小王最近很焦虑,一向活泼好动的儿子小明今年却总被班上的同学叫“矮个子”。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孩子的身高发育并没有异常,只是比同龄人稍微矮了一点点。
可小王一直觉得,既然其他孩子都在长,怎么自己家的孩子就不见蹿高呢?
一方面,小王几个朋友的孩子确实一个比一个窜得快,不光个头高,还强壮有力。
另一方面,她在网上看到有艺人为了让孩子长高,在食物里偷偷加了增高粉。
这可把她急坏了:“到底要不要也试试这些增高产品?”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家长都有些困惑,到底该用什么办法科学地关注和解决孩子的长高问题呢?
来自浙江省中山医院的儿科主任医师马慧娟表示,对于孩子的身高问题,家长在战略上要予以重视,在战术上要予以藐视。
换句话说,就是关注但不要过于焦虑。
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结束,大概有18年左右的时间在不断地增长。
家长应持续关注孩子的身高,每年进行定期检查,但绝不要每天盯着孩子的个头,看是否长高了一点,这样只会给孩子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马主任强调,家长应该让关注身高变得自然和平常,而不是变成一种焦虑源。
这不仅可以减少家庭内部的紧张氛围,还能让孩子在一个更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需要注意的两个身高关键点1. **孩子每个阶段的身高是否达标**: 马主任建议家长简单地比较自己孩子的身高与班级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
如果孩子的身高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基本上就没有大问题。
2. **孩子身高的年增长曲线是否正常**: 家长可以在网上找到身高百分位曲线图,把自己孩子每年的身高标注在图上。
如果曲线与正常生长曲线平行,且没有低于正常值下限,就可以安心。
这两个关键点帮助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孩子的生长是否正常,而不是盲目依赖各种偏方和增高产品。
营养早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马主任还提到,饮食对孩子的身高有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早餐,孩子的一天从早餐开始,摄入充足的营养非常重要。“牛奶、鸡蛋和适量的淀粉是一个优秀的搭配。”马主任说,牛奶每天300到500毫升,鸡蛋1到2个,再加上适量的淀粉,比如小馄饨或者稀饭,就可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牛奶,每天建议500毫升。
很多家长关心不同种类奶制品的选择。
实际上,只要孩子营养状态正常,常规牛奶就足够了。
脱脂奶适合那些消化不良、腹泻或对脂肪消化困难的孩子使用。
高脂奶则不建议给营养状态正常的孩子饮用。
关于生长激素的常见问题解答有些家长可能在考虑让孩子使用生长激素来帮助长高。
马主任指出,生长激素在临床上应用历史悠久,使用得当是安全的。
它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合适的。
生长激素主要有两个副作用:一个是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另一个是影响糖耐量,导致血糖升高。
这些副作用在停止使用生长激素后通常会消失。
至于会不会导致肿瘤,目前并没有证据支持这个担忧,而正规医院在使用生长激素前会有严格的禁忌症筛查。
对于营养状态不佳、体虚的孩子,家长不要盲目依赖生长激素,反而更应注重孩子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
结尾:长高到底是一门什么“学问”?
长高并不是短期速成的“谜题”,也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是“懒得没办法”的玄学。
它需要家长的关注和科学的指导。
小王最终听取了马主任的建议,调整了孩子的饮食结构,规律作息,不再每天焦虑地测量孩子的身高。
几个月过去,小明的个头果真有所变化,班上的“矮个子”变成了“中等个”。
小王也从一开始的焦虑转变成了淡定,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小明更健康地成长,也让家庭的氛围更加和谐。
所以,对于每一个希望自家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来说,长高这件事其实并不复杂。
只要关注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关键点,提供均衡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自然会在一个健康的过程中慢慢成长。
把焦虑放一放,科学地关心和陪伴,相信每一个关心孩子的家长都会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