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湖北妈妈生下“连体婴”,有人劝她放弃认为养不活,现在如何

史殇云霄 2024-11-08 12:19:40

2009年6月19日,湖北孝感一家小县城医院的产房里,传来两道婴儿的啼哭声。

然而,产房里的医生和护士却面面相觑,神色慌张。

妈妈杨伟刚从麻醉中醒来,看到众人的表情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她急切的询问医生,自己的孩子怎么了?

医生一脸凝重地说道:“杨女士,您先别急……”

没等医生说完,杨伟似乎心有灵犀般,目光迅速锁定了婴儿床,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只见她的两个孩子下半身紧密相连,竟然是连体婴!

连体女婴

产房外,丈夫张建军双手颤抖地接过医生递来的病历单。

回想起怀孕期间的点点滴滴,张建军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一共做了六次产检,每一次,医生都说胎儿发育良好,杨伟的各项指标也很正常。

怎么会是连体婴呢?如果早知道两个孩子的情况,他一定不会让她们来到世上受苦。

在杨伟昏迷的这段时间,张建军强忍着悲痛,仔细询问了医生孩子们的情况。

原来,两个女婴下半身相连,只有一个肛门,膀胱和部分肠道也是共用的。

消息很快在小县城传开,街坊邻居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是报应,还有人说干脆放弃算了,反正治好了也是废人,不如重新生一个。

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戳在夫妻俩的心上。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当地医院根本无力医治这种罕见病例,他们抱着孩子辗转多家医院,却总是吃闭门羹。

有的医生看了片子就直摇头,有的甚至建议他们放弃治疗,每一次碰壁回来,杨伟都会抱着两个女儿痛哭。

张建军则一言不发,默默地在工厂里加班加点,他想多赚些钱,也许哪天就能找到愿意收治孩子的医院。

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位热心的红十字会志愿者伸出了援手,她帮忙联系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团队。

详细检查后,医生发现两个孩子不仅共用消化系统,连输尿管都交错生长在对方体内。

但专家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告诉张建军夫妇,虽然风险很大,但通过精心设计的手术方案,姐妹俩存活的可能性很大。

这个消息让夫妻俩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紧接着,二十万元的手术费用又将他们打回了现实。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月收入仅几千块钱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张建军四处借钱,却始终凑不齐这笔费用。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当地媒体报道了这对连体姐妹的故事。

报道发出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短短几天内,善款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终于凑齐了手术费用。

生死时刻

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团队接手这对连体姐妹的案例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

经过数十次专家会诊,他们终于确定了一个两阶段的手术方案。

每天,杨伟都要小心翼翼地将两个孩子的身体对折,这个动作需要持续十分钟,每隔一小时就要重复一次。

起初,杨伟的手总是颤抖的,生怕弄疼了孩子,然而,不管她多么小心,两个孩子还是会因为疼痛而大哭。

每次听到孩子的哭声,杨伟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

有时候,她会忍不住跟着孩子一起哭,但很快又擦干眼泪,继续坚持下去。

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意外发生了,妹妹张珑突然高烧不退,还伴随着剧烈的腹泻。

医生们急坏了,由于姐妹俩共用消化系统,张珑的情况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姐姐张玲。

更糟糕的是,如果感染扩散,可能会影响即将进行的手术。

整个医疗团队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给张珑使用了最有效的抗生素,同时密切监控张玲的情况。

护士们轮流值班,每隔半小时就要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生命体征。

经过三天的紧急治疗,张珑的高烧终于退了下去,腹泻也得到了控制。

2009年11月17日清晨,医院里一片忙碌。

手术室外集结了来自18个科室的专家团队,主刀医生有8位,每个人都神情严肃。

当孩子被推进手术室时,杨伟紧紧握住丈夫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手术一开始,麻醉就成了第一个难关,由于姐妹俩共用血管系统,麻醉师需要格外小心。

他们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一个孩子麻醉过度,而另一个却麻醉不足。

整整一个小时,麻醉师的额头上都布满了汗珠,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监视器。

随着麻醉成功,手术正式开始,当主刀医生汤绍涛教授小心翼翼地切开腹腔后,眼前的景象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姐妹俩的器官竟然纠缠在一起,犹如一团乱麻。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个孩子的输尿管竟然交错生长。

张玲的左侧输尿管连接到了张珑的膀胱,而张珑的右侧输尿管则连接到了张玲的膀胱。

这个发现彻底打乱了原有的手术计划,手术室里顿时响起了急促的讨论声。

汤教授示意大家冷静,迅速召集各科专家在手术台前重新制定方案。

将错位的输尿管切断,然后重新移植到正确的位置。

这个过程异常艰难,医生们屏气凝神,用精细的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分离每一寸相连的组织。

有时为了确定一根微小血管的走向,他们甚至需要停下来讨论好几分钟。

医生们必须在保证两个孩子都能正常排便的前提下,将肠道平均分配。

他们像拆解精密仪器一般,仔细评估每一寸肠道的功能和血液供应,然后精确地进行切割和重建。

医生们将共用的结肠和直肠一分为二,姐姐张玲获得了较长的一段,包括完整的肛门括约肌。

妹妹张珑则得到了较短的一段,医生们为她重建了肛门开口,并计划在未来进行二期手术来完善肛门功能。

对于共用的膀胱,医生们采取了类似的策略。

他们将膀胱组织尽可能平均地分配给两个孩子,但由于组织量有限,张珑的膀胱偏小。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医生们使用了张珑自身的一小块肠道组织,来扩大膀胱容量。

处理完所有共用器官后,医生们又面临着如何重建腹壁的难题。

医生们巧妙地设计了切口,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足够的皮肤组织来完成腹壁重建。

手术持续了近16个小时,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时,整个手术室爆发出一阵欢呼。

听到这个消息,杨伟和张建军喜极而泣,紧紧拥抱在一起。

尽管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医生们明白,这只是漫长康复之路的开始。

特别是妹妹张珑,未来还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来完善她的排泄功能。

绽放的生命之花

分离手术后的12年里,张玲和张珑的人生如同坐上了过山车,充满了起起落落。

最初的几年,妹妹张珑因为需要多次手术来重建器官,几乎把医院当成了第二个家。

张玲二话不说挡在妹妹面前,教训了哪几个男生,从那以后,同学们渐渐接纳了这对特殊的姐妹。

随着年龄增长,姐妹俩的性格差异愈发明显。

张玲安静内敛,喜欢画画;张珑活泼开朗,对跳舞充满热情。

尽管身体条件有限,但在学校舞蹈队的表演中,张珑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她灿烂的笑容感染了每一个观众,没人会想到台上这个开朗的女孩曾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14岁那年,张珑迎来了最后一次重建器官手术,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

如今的张玲张珑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谁能想到她们曾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开始。

张玲继承了父亲的严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张珑则像妈妈一样乐观开朗,是班级里的开心果。

虽然身体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定期的医疗检查仍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每次去医院,姐妹俩都会给曾经照顾过她们的医生护士,带去自制的小礼物。

张建军和杨伟的生活,也因为女儿们的成长有了新的期望。

张建军自学了电脑技能,找到了一份收入更好的工作;杨伟则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了美容美发,开了一家小店。

结语

张玲张珑姐妹从出生时的连体婴儿,到如今的健康成长,其中凝聚了太多人的爱与付出。父母对孩子不离不弃的爱,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社会各界的援助与关怀,共同谱写了这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张玲张珑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医学奇迹,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希望。在这对姐妹花的生命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生命最顽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央视网-2010.3.24-《危险的分离》

2.湖北日报-2019.11.17-《曾被大家牵挂的连体女婴 已“单飞”十年》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