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大能量,为何能轻松扳倒窦氏外戚,因窦宪忽视了一个大漏洞

盏茶聊历史 2019-12-19 21:00:28

公元92年6月23日,京城洛阳,这是不平凡的一天。14岁的小小少年汉和帝,以凌厉之势展开一场斩首行动,逮捕杀死外戚窦宪的一众党羽,并没收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史书对扳倒外戚窦宪的情节轻描淡写,寥寥数语带过。提到勾盾令郑众谨敏有心机,不与窦党勾结,所以和帝与他密谋,然后发动北军五校尉和南军卫尉,逮捕窦党。描述的就是这么简单,郑众就一皇家园林管理员,要兵没兵,要人没人,果真蕴含这么大能量吗?

咱们再看一份窦党名单,窦宪的弟弟窦景时任执金吾,窦笃时任卫尉,心腹邓磊任射声校尉,窦宪女婿郭举为步兵校尉。

执金吾是京城安保部队,五校尉是精锐的战争部队,两者属于北军系统。卫尉是南军系统,负责保卫整个洛阳城。看看南北军几乎都是窦家的。和帝夺权必须拿下南北军才行,不然执金吾、校尉怎么会听命于和帝,来一场斩首行动呢?南军怎么会关闭所有城门,来个关门打狗呢?问题的关键就是,和帝怎么绕过窦家,把南北军的控制权弄到手里的?小太监郑众的作用是什么?

窦宪在汉章帝时期,就倚仗着窦皇后是他妹妹,表现的飞扬跋扈。明目张胆地以低价强买强卖的方式侵占沁水公主的庄园。后来,汉章帝得知真相,大为恼火,把窦宪训斥一顿,归还庄园后不了了之,汉章帝并没治罪于窦宪。但是内外官员,却默默地记在心里,这小子不是好人呐!

汉章帝驾崩后,继位的汉和帝只有十岁,搁现在来说就是个小学生,我是皇帝大舅舅我怕谁,属于窦宪的时代来临了。然而压窦宪一头的是邓彪,太傅兼录尚书事,不过这位名义上的一把手,很识时务,他知道这是窦家的时代,不去自找没趣,当个傀儡就好。所以窦宪想干点什么,就先让邓彪尽管去提,窦太后就能满足他,窦宪开始安排自己的党羽遍布朝野。

都乡侯刘畅来京城祭吊汉章帝,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窦太后却频繁地召见他,窦宪急眼了,怕刘畅混个脸熟分自己的权,干脆派个刺客暗杀了刘畅,事后却诬陷是刘畅的弟弟刘刚所为。事情闹大了,堂堂皇亲国戚死于非命,帝国一场大较量开始了。

首先站出来发声的是内朝官员,尚书令韩棱,他心里很明白是谁干的,并没直说。他的意思,凶手就在京城里,不应该舍近求远,这样会被凶手看笑话的。侍御史何敞提议,应该由三公府派人查办此案,结果查明是窦宪所为。这就尴尬了,窦太后总不能把他哥哥杀了吧,只好把窦宪囚禁宫中,其目地就是保护他哥哥,避避风头而已。

恰在此时,南匈奴要求东汉政府一起出兵暴打北匈奴,窦宪于是提出戴罪立功,从而达到脱身的目的,太后同意。这马上遭到帝国官员的群起而攻之。外朝以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为首,以国库空虚为名,坚决反对远征匈奴,其实就是怕外戚一旦成为军功集团,更会肆无忌惮。内朝以尚书令韩棱为首也出来反对,内外朝给我们展现一幅空前大团结的画面。

任谁反对都无效,窦太后必须让他哥哥出征,戴罪立功,解决内部矛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外部战争转移注意力。临出征之前,又把不配合自己的,内朝尚书仆射郅寿给整死了,注意郅寿可是韩棱的副手。这表明尚书系统,还没沦陷为窦党,他们极不配合窦宪。尚书台可是帝国的权力中心,帝国最核心的部门,皇帝起草诏书,发号施令都出自尚书台,尚书令韩棱官小权利大。

窦宪出征,我们都知道结果,在稽落山打败北匈奴,并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成为一名有军功的外戚集团,这种能量是可怕的。窦家本来就显贵,又立如此奇功,更加的飞扬跋扈,窦家兄弟更加无恶不作,危害一方。

越是这样,官员们越充满斗志,司徒府袁安,尚书台何敞又一起开怼,窦家兄弟们,收敛收敛吧!窦宪一看这小尚书何敞作死啊,让他滚蛋,去济南国当太傅去吧!眼不见心不烦。

窦宪又一次在金微山打败北匈奴,彻底打的匈奴苟延残喘,从而有了一个响彻历史的殊荣冠军侯,上一次冠军侯还是西汉的霍去病。

这一次外戚军功集团彻底牢固了,窦宪手握兵权,窦宪的弟弟窦景居然都敢发动边疆的骑兵为自己所用。窦家的党羽,大小官员遍布朝野与全国各地,南北军也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尚书系统的从属官员也开始拍马屁,在一次为窦宪接风洗尘时,就差跪地上呼喊万岁了。这一举动遭到尚书令韩棱的严厉批评。韩棱就像一把利剑。

这时候的汉和帝14岁了,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兼大傀儡,在深宫中几乎与世隔绝,无论外朝官员,还是尚书台官员,他是一个也见不到。唯一能见到的是宦官,就是咱们俗称的太监。太监伺候皇帝的起居饮食,有出入宫禁之便。

有一个太监叫郑众,皇家园林管理员,没啥实权,但是他是一个清白的太监,不与窦党同流合污,而且史书说他谨慎机敏有心机。外面窦党张牙舞爪,准备要造反,估计是郑众报的信,因为别人见不到皇帝。小命就要不保,和帝必须放手一搏,他只好与郑众密谋,怎么办!

首先第一点,郑众只是一个小人物,目标小,无人在意他,出入宫禁那是非常的便利。

第二,郑众敏锐的发现,窦宪有严重的政治漏洞,那就是尚书台没沦陷,韩棱就是一把利剑,这是窦宪的命门。

韩棱确实是一把尚方宝剑。章帝时,曾经打造了三把尚方宝剑,其中楚龙渊剑(龙泉宝剑)赐给了韩棱,代表他富有谋略。

只要有尚书台没沦陷,韩棱只需以皇帝的名义,起草一张诏书,分分钟罢免窦党的军权,夺回南北军的控制权。

第三,郑众可以沟通协调内外朝官员,可以让司徒府和尚书台同时发力。

第四,先装孙子,不打草惊蛇,先等窦宪班师回朝,免得在外首先发难。到时候拿下南北军,关闭城门,瓮中捉鳖。这大概才是郑众与和帝密谋的内容。

恰此时,窦宪班师回朝,北军五校尉各回城北军营。郑众去了一趟尚书台沟通韩棱,又去了一趟司徒府,因为司徒袁安前几月去世了,必须协调新任司徒丁鸿。

一切安排妥当后,郑众拿到韩棱起草的皇帝诏书,去了一趟北军,宣读罢免窦家党羽的校尉、执金吾军权,毕竟皇帝的诏书无人违抗。让北军立即保卫南北两宫。又去了一趟南军,一纸诏书罢免窦家的卫尉,任命司徒丁鸿为新的卫尉。然后让卫尉关闭洛阳所有城门,调军捉拿邓叠、邓磊,郭举,郭璜等窦氏党羽,一个跑不掉。窦宪成了一个光杆司令,皇帝只派个谒者,就没收了窦宪的大将军印。

窦宪虽然是个无所不能外戚集团、歼灭匈奴的优秀军事将领,但他的政治嗅觉并不灵敏,留下一个尚书台的特大漏洞。他以为权力无所不能了,却忽视尚书官小权力大的特质。所以宦官与尚书联手,能量巨大,四两拨千斤。

郑众此次表现优异,被封为侯,以后干脆让他掌握机要尚书台,从此宦官掌握尚书台,郑众是开端,这何尝不是东汉最大的漏洞呢?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