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霍光最信任的下属,不想最终却成为汉宣帝灭霍氏全族的助手

子辰话史本人 2025-02-16 11:12:34

在公元前6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症袭击了晚年的张安世。张安世此时病得很重,向汉宣帝上书请求辞去官职,愿意返乡安度晚年。然而,汉宣帝却不允许他辞官,并耐心地说服他继续担任职务。无奈之下,张安世只能强撑病体,坚持处理朝政。数月后,张安世病逝,汉宣帝亲自安排葬礼,赐予他象征荣誉的印绶,准备了轻车武士为其护送。为何汉宣帝会对他这样重视?这与其帮助灭掉霍氏全族有关吗?

张安世出身于显赫的张氏家族,但他在霍光死后却选择低调行事。即使他身为霍光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也没有利用这个优势来巩固自己的权势。对于霍光的专权,他处处小心谨慎,不与其争权,只忠心耿耿地执行命令。在整理霍光家族被清算的过程中,张安世表现得尤为积极,亲自协助汉宣帝成功屏除霍氏势力。反观之,汉宣帝对张安世及其家族各种封赏,这一切都表露了张贺乃至整个张氏家族为汉室的忠心。

张安世的聪明和谨慎源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他的父亲张汤和哥哥张贺在权力斗争中都相继身亡,使得张安世学会了如何避险。张安世尽量避开朝廷的权争,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判断力,懂得何时该出手,何时该退让。在霍光专权时代,他只在幕后协助,不表露锋芒;在汉宣帝时期,他却及时调整角色,站在皇帝一边,成为稳定朝政的重要力量。

汉宣帝即位后,经历了种种政变和权力斗争,萧规曹随治理国家的大局,张安世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作为皇帝的亲信,不仅有勇有谋,还懂得把握时机。所以,在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并废黜的过程中,他表现得极为出色,不仅忠实执行皇帝的指令,还与军队配合默契。宣帝对他的信任丝毫未减,进一步巩固了张安世在朝中的地位。

从事权谋与权益之争的汉室时代,张安世的两头下注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一方面,他和霍光的关系非常紧密,屡次得到提拔;另一方面,他暗中培养刘病已,保护卫太子血脉。从张安世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的生存之道——既深入权力核心,又不流于浮夸,既忠于皇帝,又能明哲保身。这些智慧,使他和他的家族在权力漩涡中得以长存。

张安世的政治生涯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他的家族因父亲张汤的缘故在朝中有了显赫地位。汉武帝时期,年轻的张安世以记忆力强著称,深得汉武帝赏识。张汤去世后,汉武帝为了弥补对张汤的亏欠,对张安世格外照顾,还任命他为尚书令。张安世凭借出色的能力,获得了重要位置,是朝廷的重要人物。

张安世全盛时期,霍光正是汉室的权倾一时的重臣。霍光的执政风格谨慎小心,因此选拔和使用的官员也大多是务实又忠诚的类型。张安世从霍光的助手逐渐成为朝中重要角色,霍光对他的信任显而易见。然而由于霍光后人的荒唐奢侈,最终导致了全集被汉宣帝清算。张安世在此过程中明哲保身,巧妙地平衡了自身利益,最终在汉宣帝时代稳固了张家的地位。

虽然张安世在政治上十分委婉细腻,但最终能享有厚恩也离不开汉宣帝的宽容理解。汉宣帝对张安世翔实的评价与重用,不仅在其病重时嘱咐他照顾调养,更是在他去世后,以隆重的葬礼给予了极高的荣誉。张家在张安世的治理下,数十年间牢牢稳固了在江山里的地位,张氏家族被誉为西汉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张安世不仅在个人政治上采取了谨慎保守的策略,对于家族的培养,也有深入考虑。他特别让儿子张延寿外任地方官,避免过早卷入中央复杂的权力斗争。当儿子因功亦被征召回京担任要职时,张安世仍然坚持清廉自守,为张氏家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正是这种长远的战略眼光,使张氏家族在西汉长期稳居高位。

张安世临终前上的最后一道奏章,表现出他深沉的忧虑和对自己家族的保护。他请求归还侯爵、返乡养病,却被汉宣帝婉拒。在病逝后,汉宣帝不仅保留了张安世的封号,还刚正大德地安排了哀荣,无疑显示了对他的敬重和信任。张安世的去世,未能让他享受安乐晚年,但他审慎平和的态度终将名留史册。

张安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智慧。他在不同皇帝与权臣中游走,以非凡的政治觉悟和谨慎态度,成功地保持了家族的兴盛与自己的安全。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复杂与人性的多面,而张安世正是这一过程中乔粪避风的典型代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