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探花”,其实是看花,赏花的意思。唐代诗人孟郊中举后的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其实,描写的就是进士及第后的“探花”活动。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探花使”,就是后世所谓的“探花郎”,选择的是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人。所以,这下我们就理解古龙小说《小李飞刀》中,为什么李寻欢中的是第三名“探花”,号称“小李探花”,就是作者要把李寻欢安上英俊潇洒的噱头。

探花郎
自从进士及第后有了“探花宴”,民间自然也会积极效仿。所以,古代文人就把看花、赏花称之为“探花”。
1. 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张先值得注意的是,诗词中的“探花人”,既是指一起看花、赏花的人,同时,也暗含了赞扬这些人是才俊。这首宋代词人张先的《少年游·其二》中的“探花人”,我们就需要注意作这样的理解:
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
露英千样,粉香无尽,秦地酒初醇。
探花人渐花前老,花上旧时春。
行歌声里,靓妆丛里,须贵少年身。

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
“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常常想起那些曾经一起看花、赏花的年轻才俊。那是一派帽檐下微风轻拂,马蹄扬起尘土的景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探花人”,既指词人的朋友们,也指词人自己。
“露英千样,粉香无尽,秦地酒初醇”,带着露水的各种花朵,散发着无尽的香气。而三秦大地上,春天初酿的美酒已经开始醇香。
“探花人渐花前老,花上旧时春”,而现在,那些曾经探花的人在花前渐渐变得苍老,但花儿依然如往昔般美丽。“行歌声里,靓妆丛里,须贵少年身”,所以,在歌声之外,在美丽的妆容丛中,必须珍惜少年时光。
一句,“常记探花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古往今来,痛苦是一样的。
2.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晏殊其实,“探花”,除了有看花、赏花的含义,还有探寻花开,寻找花开的意思。这一般用在早春时节。这首大词人晏殊的《更漏子·其三》中的“探花”,便是“探寻花开,寻找花开”的意思:
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
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
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
“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还覆盖着梅花上还覆盖着残雪,烟雾笼罩着柳树,仿佛春天已经悄然来临。
“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刚刚送走大雁,即将听到黄莺的啼鸣,绿色的池塘水面上泛起层层波纹。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寻找花朵盛开,挽留客人直至醉酒,回忆起去年此时的情景。
“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在金色的酒杯中斟满美酒,点燃玉石香炉中的香,任凭太阳高挂在天空,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很多诗词中的“探花”,都包含了这样的意思。比如大文豪苏东坡的“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
3. 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毛滂这首宋代词人毛滂的《武陵春 其三 正月七日,武都雪霁立春》,其精神意义十分正面、积极。它表达的是一种不甘年迈,勇于积极向上,积极探索,永远享受人生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
玉佩琼琚下冷云。银界见东君。
桃花髻暖双飞燕,金字巧宜春。
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

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
“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春天悄然来到前村的梅花和白雪之间,仿佛一夜之间,春天的气息就传遍了千家万户。“玉佩琼琚下冷云。银界见东君”,美玉般的雪花从寒冷的云层中飘落,银装素裹的世界迎来了春天的使者。
“桃花髻暖双飞燕,金字巧宜春”, 女孩们都出门了,她们盘起了桃花式的发髻,插上了双飞燕型的饰物,还有其他金字的装饰巧妙地表现出春天的美好。
“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这里的“探花”,也是“探寻花开,寻找花开”的意思。所谓,“老也探花人”,意思是,即是我老了,体弱了,但我也要争当探寻花开的人。
溪桥边的柳树在晴天中摇曳生姿,即使年老,也忍不住去探寻春天的美景。
一句,“老也探花人”,即是我年老体弱又怎么样,我一样可以当探寻花开的“探花郎”,就像眼前的年轻人一样。
4. 中酒心情浑似梦,探花时候不曾闲,吕本中这首宋代词人吕本中的《浣溪沙·其一》,表达了词人对当前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怀念,寓意也是十分积极的。这里的“探花时候”,虽然可以是开花的任何时候,但这里是特指春季:
暖日温风破浅寒。短青无数簇幽栏。
三年春在病中看。
中酒心情浑似梦,探花时候不曾闲。
几年芳信隔秦关。

中酒心情浑似梦,探花时候不曾闲
“暖日温风破浅寒。短青无数簇幽栏”,温暖的阳光和温和的春风驱散了微弱的寒意,新生的嫩草无数,围绕着幽静的栏杆。
“三年春在病中看”,词人连续三年在病中度过春天,所以,过去三年,词人无法作一位“探花人”。
“中酒心情浑似梦,探花时候不曾闲”,醉酒后的心情完全像在梦中,在赏花的时节,词人却没有闲暇。
一句,“探花时候不曾闲”,表达了词人极度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吴文英这首宋代词人吴文英的《探芳信·其三》,写得非常特别。它的上半阕,写的是词人自己,而下半阕却是写妻子。上下半阙各写相思中的一方,这种词,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值得学习:
为春瘦。
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
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
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娇懒强拈绣。
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
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
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
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为等待春天而消瘦,现在更是瘦得像盛开得梅花。只是,我这样得消瘦,花儿知道吗?
毫无疑问,这里的“花”,是指词人的“如花美眷”。
“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春寒”,暗示词人的心寒;而“寂寞”,则是指词人的寂寞。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每年春天,词人和爱人曾有斗草、探花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只能回忆。
这里的“探花”,是夫妻两人一起看花、赏花,这可能是人生中最最美好的时光吧。
“娇懒强拈绣。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开始写妻子。爱人白天无聊,勉强拿起绣针刺绣,但不久便走神,背地里思念起词人。
“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爱人用兰花膏浸渍红豆,珍藏在玉合和罗囊中,象征着对词人的思念。
6. 从飘洒。探花走马。明日春如画,王恽虽然老杜心系天下,他的名作,《春夜喜雨》,喜的是滋润万物,特别是农作物的春雨。但最后一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表达出诗圣也非常喜欢春雨对百花的滋润。这首元代词人王恽的《点绛唇·春夜喜雨》,则重点描述的是春雨对百花的滋润,格局比老杜小了不少,但也写得十分优美:
好雨知时,万金欲买初无价。
种花才罢。似为芳枝下。
花重宫城,好个风人雅。
从飘洒。探花走马。明日春如画。

从飘洒。探花走马。明日春如画
“好雨知时,万金欲买初无价”,好雨似乎知道时节,及时降临,即使想用万金购买,也买不到这样的好雨。
“种花才罢。似为芳枝下”,刚刚种完花,这场雨仿佛是为了滋润那些刚刚种下的花枝。
“花重宫城,好个风人雅”,宫城中的花朵因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繁茂,这场雨带来的景色非常雅致。
“从飘洒。探花走马。明日春如画”,任凭雨水飘洒,人们骑马赏花,享受这美好的春光。而且,明天的春天,将会像一幅画一样美丽。
有个成语叫“走马观花”,其实,叫“走马探花”更为准确,更加符合中华传统文化。
7. 试看枝头青蓓蕾,含香有待探花人,张弼这首元代诗人张弼的《五月朔雨中对菊》,描写的是秋季的“探花”。秋季可探的花儿,少了很多,主要是菊花和桂花。关键是这两种花儿都有不少粉丝,所以,秋季也是一个“探花”的重要季节:
湿云如梦雨如尘,庭菊抽苗觉渐新。
试看枝头青蓓蕾,含香有待探花人。

试看枝头青蓓蕾,含香有待探花人
“湿云如梦雨如尘,庭菊抽苗觉渐新”,湿润的云彩如同梦境一般,细雨如灰尘般细密地飘落。庭院中的菊花开始抽出新的嫩芽,感觉逐渐变得新鲜。
“试看枝头青蓓蕾,含香有待探花人”,试着看看枝头上的绿色花蕾,花蕾中蕴含着香气,等待着赏花的人来欣赏。
一句,“试看枝头青蓓蕾,含香有待探花人”,一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期待,二是表达了菊花的善解人意。
“探花人”中的“探”字,是一种探究,认真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慎重和重视。而“有待探花人”,则表达了菊花对诗人的回报。
非常有意思,值得细品!
8. 嫦娥道,三种清香,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仲殊宋代诗僧仲殊作为大文豪苏轼的好友,非常特殊。他是半路出家,出家原因也很搞笑。因为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所以,弃家为僧。在宋代,像仲殊这种放荡不羁的才子到处都是,但像他这么有个性的妻子,却是很少见。这首《金菊对芙蓉》中的“金菊对芙蓉”,是词牌名,内容是写菊花的:
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
正清秋佳景,雨霁风凉。
郊墟十里飘兰麝,潇洒处、旖旎非常。
自然风韵,开时不惹,蝶乱蜂狂。
携酒独揖蟾光。
问花神何属,离兑中央。
引骚人乘兴,广赋诗章。
几多才子争攀折,
嫦娥道,三种清香,
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

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
“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菊花虽然只有一种名字,但有多种颜色。主要有三种:嫩红、妖白、娇黄。
“郊墟十里飘兰麝,潇洒处、旖旎非常”,郊外的村落中,菊花的香气飘散十里,风姿潇洒,香气宜人。
“自然风韵,开时不惹,蝶乱蜂狂”,菊花自然的风姿和韵味,开放时不招惹蝴蝶和蜜蜂的纷扰。
这句写出了菊花的高贵品质,不像世俗低头,不媚俗。
“嫦娥道,三种清香,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嫦娥仙子说菊花有三种清香:红色的菊花象征状元,黄色的菊花象征榜眼,白色的菊花象征探花。
这里的“探花郎”,自然是指科举高中的第三名,人称“探花”。在众多的菊花品种中,在词人眼中,金菊排第一,黄菊排第二,白菊排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