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的习惯养成: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独特方法

颖丽谈育儿 2025-03-27 17:03:28

有一天,我在接孩子放学时听到一个妈妈在和老师讨论,为什么自己家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像个小大人,而在家却总是撒娇、拖拉、甚至有点任性。

这让我想起了其他不少家长的困惑:孩子们如何能在不同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们的好习惯到底是怎么养成的?

这让我想起了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一些独特做法,让我决定深入了解一番。

小班:户外游戏初体验,习惯的萌芽

幼儿的习惯是在点滴生活中一点点养成的,尤其是在他们3到6岁这一关键成长时期。

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很注重利用户外游戏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这一做法从小班就已经开始。

据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介绍,小班的孩子们刚入园,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也缺乏自理能力。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成长,幼儿园设计了一系列户外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走进幼儿园,总能看到一群小朋友在扎染区认真地挽着袖子,准备进行他们的艺术创作。

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有时成功挽起袖子,露出笑容,有时则还在努力尝试。

老师们总是耐心地引导,及时给予鼓励。

玩耍结束后,小朋友们自觉地清理工具,这种细小的习惯在一天天的积累中,像种子一样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中班:互动中的习惯培养

到了中班,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幼儿园团队也将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交往习惯上。

中班小朋友的户外活动经常是集体性的,目的是培养他们与同伴的互动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在游戏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渐渐地他们开始形成良好的交往和合作习惯。

在沙池里玩沙子,哪里会少得了小摩擦?

孩子们经常因为一个玩具小铲子争吵起来,这时老师们往往不会立刻介入解决,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协商处理。

当老师看到有孩子用轮流或者商量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便立即给出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老师与小伙伴的相互影响下,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大班:探索与学习并存,培养茁壮习惯之树

大班的孩子们,见识广了,兴趣也更浓厚,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戏,而是希望探索更多的新知识和新事物。

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充分利用孩子们这一阶段的特点,把户外活动和学习探究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

户外活动时,老师会和孩子们一起制定游戏计划,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反思。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总结游戏中的得失,这个过程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专注坚持的学习习惯。

此外,幼儿园还有意引导孩子们用绘画、写日记等方式记录探索过程,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表达方式,还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

合作与家园联动: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在孩子们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虽说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不能忽视家庭的配合和支持。

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积极与家长沟通,借助家园联系手册,定期反馈孩子在园表现,提出家庭教育建议。

在这种互动中,家长们也逐渐了解了如何在家中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让孩子在各个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习惯。

一位家长告诉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改变让她感到非常惊讶和欣慰。

比方说,孩子会主动帮忙整理餐桌,会用更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些点滴变化,都源于幼儿园老师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教育。

通过对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了解,我认识到,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

户外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帮助他们在玩耍和探索中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

孩子们在幼儿园度过的每一个美好时光,都是他们习惯养成的小小里程碑。

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学和家长的关心配合,这些好习惯就像幼苗一样在他们心中渐渐长成参天大树,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以户外活动为载体的教育理念,不仅让孩子们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受益终身的宝贵品质。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所有孩子都能在这样温暖有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愿这些习惯之树不断长高长大,结出丰硕的果实。

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有更多像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这样用心良苦的教育机构,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0 阅读:0

颖丽谈育儿

简介:育儿路上,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