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大”首次运动会读“武大”

士心评历史 2024-03-25 01:59:58

四方形黄铜铸就的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次春季运动会奖牌,记录了武汉大学首次运动会的时间、项目。笔者揣摩这枚证章显示的信息,想起手头收集的武大诸多资料,觉得很有必要“借题发挥”,将武汉大学建校的大致情况记录如下,以便借助文字和“武大”老图片记取老武汉高校建设那段不凡的史实。

武汉大学第一次春季运动会奖章正面

武汉大学第一次春季运动会背面,写有“五十米 第六名 (民国)十九年”

国立武汉大学

大革命前,武汉地区有国立武昌大学、商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法科大学、医科大学和中华大学、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等公、私立大学。1927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后,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停办私立大学,并将几所公立大学合并,组建武昌大学。这样,大革命时期武汉地区仅有中山大学1所高等学校。

武汉大学的前身,位于武昌阅马场的武昌高等艺术专科学院

1928年位于武昌东厂口(武昌阅马场附近)武大老校址的大门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政府决定彻底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28年7月,大学院正式决定筹建国立武汉大学。蔡元培指派刘树杞(时任湖北省教育厅长)、李四光、王星拱、周鲠生、麦焕章、黄建中、曾昭安、任凯南等8人组成筹备委员会。暂以武昌东厂口原武昌中山大学一院(武昌大学旧址)为校址,开始组建工作。

1928年11月,以李四光为委员长的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决议,以武昌城外东湖之滨的珞珈山一带地基为新校舍地址,费用150万,由中央和湖北省各认半数。

1932年的武大新校园

新校舍第一期工程于1929年3月1日正式动工,地理范围:东以东湖滨为界,西以茶叶港为界,北以郭郑湖为界,南面自东湖滨至茶叶港桥头止,总面积3000余亩。

1931年10月,完成第一期建筑工程,建成文、理学院、男生宿舍、学生饭堂、教师住宅等。1932年后开始第二期工程施工,至抗战爆发前,续建了图书馆、工学院、法学院、体育馆。抗战胜利后又加建农学院,于1947年竣工。共建校舍78596平方米,造价约400万元(银元),是当时国内校舍最完备的大学之一。

当年被誉为国内最完备校舍之一的武大校园一角

珞珈山校舍由美国建筑工程师设计。以北京故宫建筑为蓝本,兼采近代建筑的优长,与周边自然山势一起,形成了优雅庄重,轻快多姿的总体景观。

武汉地区近代体育发端于国外体育项目的输入。首先是从军队和学校中兴起。学校体育可以追溯到1897年在张之洞创办的武昌经心书院、两湖书院开设的“体操科”(今体育课)。1901年5月11日,文华、博文等教会书院联合举办试验性田径运动会和每周六下午轮流进行足球比赛,算是武汉学校内最早的竞技体育活动;1919年4月17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发布校令,将“体操科”改称体育课,算是武汉的大学教育将体育列入正规教学的起点。民国时期曾颁布“部章”、“部令”和《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纲要》、《体育教授细目》等。30——40年代,学校体育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忙于抓体育尖子,搞运动竞赛,争夺锦标,一般爱好体育的学生在课外时间自发进行体育活动。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次春季运动会正好发生于这一时期。

武大大门老照片

解读武大首次运动会奖牌

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次春季运动会奖牌为黄铜压铸,设计呈正方书包形状,上方有一长方抓手。奖牌主体部分为三位着运动短装的田径运动员,呈跑步状。下方从右至左阳刻宋体国立武汉大学赠。奖牌背面无装饰图案,上部从右至左阴刻宋体“第一次春季运动会”,下部分三竖行分别阴刻宋体“五千米、第六名、(民国)十九年”字样。

文献资料记载,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于1928年7月批准正式筹建国立武汉大学,

当时,是“暂以武昌东厂口原武昌中山大学一院(武昌大学旧址)为校址”开展教学活动。这枚奖牌铭刻的发行时间为(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但是,位于武昌珞珈山的新校舍正在筹建中。武大第一期工程完成于1931年,1932年第二期工程完成时,才建设了校园内的宋卿体育馆,所以,这次“武大”第一次春季运动会很可能是在位于武昌东厂口的老校园举办。武大的前生:武昌中山大学一院(武昌大学旧址),地处今天的武昌珞瑜路湖北图书馆右侧,已于2000年代中期拆除,拆除前为武汉教育学院校址。

武大宋卿体育馆,由黎元洪后人代表黎捐资修建。黎元洪字宋卿。

0 阅读:0

士心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