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认中国:再订40艘!锁定中国船厂,航运巨头财大“气”粗不差钱

青一说 2025-03-05 13:12:04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马士基的转向·——

这家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航运巨头,从21世纪初便开始与韩国船厂深度绑定,每年递上的订单金额从30亿美元到120亿美元不等,高峰期甚至包揽了韩国船厂年度产能的40%,不过,这一惯例从去年开始就被打破了。

据马士基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马士基在2024年时陆续在中国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等船厂订了50艘新船,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还要从2023年10月爆发的巴以冲突开始说起。

当时,由于胡塞武装对红海水域商船的持续袭击,迫使马士基在2024年1月宣布全面绕行好望角航线。

这一决策带来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绕行导致航程增加40%,运输成本飙升25%,更致命的是破坏了马士基精心布局的绿色能源供应链。

原来,马士基是全球首个提出204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航运公司,自2018年起便开始测试绿色甲醇燃料。

这种由生物废弃物或绿氢生产的燃料,碳排放量较传统重油减少90%,但加注网络高度依赖红海航线。

绕行后,马士基的甲醇动力船队不得不在中途港临时改用传统燃料,直接导致其碳减排计划滞后。

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马士基的碳强度指标同比上升7.3%,引发投资者对其气候承诺的质疑。

在这一的困境中,LNG动力船突然成为破局关键,这种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船舶,虽不如甲醇彻底零碳,但其碳排放量较重油减少25%,且燃料补给网络覆盖全球主要港口。

更重要的是,LNG动力船的技术成熟度远高于甲醇船,交付周期可缩短至24个月。

马士基的决策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于是2024年向中国下单50艘船,到2025年2月,马士基再次追加40艘订单,使其在中国船厂的总订单量达到90艘,相当于其全球船队规模的8%。

这下子韩国船厂破防了,明明自己就可以制造LNG动力船,马士基却偏偏舍近求远,那么这到底是什么缘故?

——·为何是中国·——

事实上,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有一半的新船是中国船厂制造的,尤其在高端船型LNG船订单,更是占了全球的65%,是韩国的2.3倍。

这一情况的出现,自然是因为中国在造船技术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

这种跨越式发展源于中国船厂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判,2019年全球航运业低迷期,中国船舶集团逆势投资800亿元改造智能化生产线,提前布局LNG船和双燃料动力船研发。

当2021年国际海事组织碳减排新规出台时,中国船厂已储备了12种符合IMO2030标准的船型设计,形成技术先发优势。

走进新时代造船的智能总装车间,300台自主导航的AGV运输车正以毫米级精度搬运分段模块。

数据显示,这种智能制造模式使船体建造周期缩短40%,材料利用率从78%提升至92%,相当于每艘船节省钢材1200吨。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更带来颠覆性变革,扬子江船业为马士基建造的首艘LNG船,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了全生命周期模拟,提前发现并解决了237个设计缺陷。

例如,中船动力集团研发的WinGDX-DF双燃料发动机,国产化率达92%,价格仅为欧洲同类产品的65%。

这种灵感源自郑和宝船的设计,结合现代空气动力学,使船舶能效指数(EEDI)比传统船型降低25%。

这多种因素叠加,马士基不选我们都说不过去,大家觉得是这个道理不?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艺术加工,故事情节

参考文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