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你如何看待“9.18”事件?
万毅:中国人杀中国人简直荒唐,我们必须一致对外。我们应该和红军合作,因为他们提出了同样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政府十分害怕和红军合作,东北军不害怕。”
这是一段来自1936年10月5日的采访,万毅是东北军第109师第627团团长。
能在当时的环境说出这番话,我们佩服他的真性情,不给自己的领导留一点面子,就差指着鼻子骂了。
不抵抗是蒋介石的策略,命令是张学良下达给东北军的。
可即便如此万毅还是站出来说了这番话,因为作为一名东北人眼看着家乡被日本人侵略却无动于衷,这是他们一生的耻辱。在他这里没有对立,只有家国。
少帅副将,最年轻团长万毅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的农民家庭,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东北人。8岁时迁居到金州县城,在这里万毅念过三年私塾。
1925年万毅考上了东北军陆军军士教导队第4期步兵科,少帅张学良是他的队长。
一番接触之下,张学良对万毅十分看好,他敢说敢做,成绩优秀很多人对其佩服不已。因此在教导队毕业后,张学良要来万毅成为他的副官。
张学良可是张作霖的儿子,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能看重万毅就说明了此人的实力。
后来张作霖去世,张学良接手成了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万毅作为张学良的心腹与他一同去往南京任少校团副、少校营长、中校团副。
1935年万毅任东北军3旅7团联络参谋前往陕甘地区,在这里他结识了共产党派赴东北军进行统战工作的刘澜波等人。
在接下来的相处中,刘澜波向万毅灌输了共产主义思想和工农革命道理,让他受益良多甚至有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但他是被张学良一手栽培起来的,不能一走了之,此事暂时作罢。
1936年1月在陕甘地区立功的万毅被提拔为东北军第109师第627团中校团长,当时的他29岁,是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可以说前途无量。
弃暗投明,报效革命可正是开头那番话让蒋介石对其记恨,不止是打脸,蒋介石还十分排斥红军,因为立场不同。他曾暗示过张学良对其下手,不过张学良念及往日情分给保了下来。
后来西安事变爆发,万毅率部挡住了胡宗南的脚步,确保了此事成功。可事后张学良又将蒋介石安然无恙的送回台湾,这令万毅同样气愤:
“张学良把蒋介石扣留,又亲自送回去,他这个事情做得不对,未免太重义气了”
这话很快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当时张学良已被囚禁,东北军群龙无首,只能任其宰割。很快万毅便被逮捕以反动势力的名义入狱,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被获准释放。
1937年10月万毅获释后任东北军第57军672团上校团长,曾参加南京保卫战。此战最后以5:1的战损宣告失败,万毅麾下战士全员阵亡,仅自己一人生还。主要是因为指挥不当,国民党内部争权造成。
经历这场战斗之后,万毅对国民党彻底失去信心,于1938年3月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加入共产党后,万毅收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继续潜伏,宣传革命。随后他便听从组织的安排在队伍中宣传抗日精神,暗中发展党员。
后来第112师尤其是第667团的许多中下层军官纷纷加入了共产党,壮大了革命力量。
1938年5月日军强行登陆连云港,万毅奉命坚守。期间多次化解日军的进攻并给予痛击,最终敌人伤亡惨重放弃登陆。
此战万毅被国民党日报通报表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歇后语也在连云港一带流传开来。
不过即便如此,蒋介石也并未放过他。1941年2月万毅被冠上通敌,从犯的罪名锒铛入狱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法庭上万毅据理力争,怒斥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将主审人怼的哑口无声。可此时蒋介石杀心已定,纵然万毅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坐以待毙面临的便是枪决,想到这里万毅深夜潜逃,跑了一整夜才脱离国民党的封锁线,安全回到了八路军的驻地。
打回老家,喜迎建国回到组织后,万毅被委派为新111师师长,负责组织领导、改造脱离111师全体官兵。1944年10月20日新111师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万毅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
1945年6月,万毅当选为候补委员,此时他距加入共产党才用了8年的时间。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标志着东北全境解放。梦想打回老家的万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此时的他万分开心。
东北解放后他本可以留在老家安稳生息,但他知道还抗战还未胜利便主动向组织提交报告:随野战军入关,在解放全国的作战中继续锻炼自己。
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万毅被授予开国中将殊荣。后面他被任命为装备部部长负责军工生产。
庐山会议,被戴帽子1955年夏万毅和宋任琼一起上了庐山,参加了庐山会议。会议上万毅支持彭总的思想被扣上莫须有的大帽子,随后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
对此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为其正名:“既无政治历史问题,就应作恰当安置,他过去有贡献。”
正名后万毅要求重回部队,1977年10月,组织任命万毅为总后勤部顾问。
1997年10月31日,万毅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