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13日癌症住院的周总理身边突然多了个骨灰盒,他顾不得生病的身体连夜叫来了两名军人:“此人是我的老友,麻烦你们把他送回四川,要保密!”
接过骨灰盒只见上面写着“王川,男”三个字,王川是何人也?军中好像并无此人的讯息。想到这里的两人收回心思,作为一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周总理不做解释他们也不便多问。就这样,带着疑惑的两人隔天抱着骨灰盒登上了去往四川的客机。
几个小时后,飞机安稳到达成都。军人们没有迟疑地第一时间奔向四川省革命委员会,这是周总理的要求。来到会场的军人拿出证件点名要见最高负责人,四川省第一书记刘兴元,革委会主任李大章和段君毅急匆匆地赶到会议室。
三人看到桌上的骨灰盒略显疑惑,最近有什么大人物去世吗,怎么没有听说?短暂疑惑过后三人去看骨灰盒上的名字,王川?并无印象。
军人给三位领导做了一个简单地描述:“此人生前是周总理的好友,所以拜托我们送回四川,只是暂存在这里,请你们妥善保管,日后会有人来取。”
听到这里刘兴元算是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既然是周总理的安排那他们肯定会着重办理。收下骨灰盒后,三人送两位军人离开,离别之际军人再三嘱咐务必保密。
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刘兴元三人当即开会决定骨灰盒的安置问题,最终由革委会副主任段君毅来负责此事。段毅君顾不得吃午饭就叫来了行政处副处长杜信。
见到人后,段毅君将事情的原委一一转达,吩咐其安置到成都东郊火葬场且务必保密。杜信听说是北京领导的安排自然不敢怠慢,开了辆车直奔东郊火葬场而去。
东郊火葬场地区偏僻人烟稀少,平时只有张远平一个人看守。吃完午饭的老张正准备回屋打盹突然听到院中有车驶来,忍者困意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行政处杜副处长。老张之前与杜副处长有过两面之缘,不过并未上前说话,毕竟两人也聊不到一起。
不过杜副处长亲自来这里是有什么事呢?心存疑惑的老张上前寒暄,闲聊两句之后杜信就提到了骨灰盒的事。想到领导特别交代务必保密,杜信只得拿同事的身份掩盖。
老张接过杜信手中的骨灰盒看到上面王川的名字并无疑问,作为副处长他平时所接触到的人有很多,哪里是自己一个小员工能了解的。“杜处长,不知道您要寄存多久?”老张问道,我们这里一般只能存放一年的时间。
“一年可不行,最起码要三年吧。我知道你们这里要批手续,后面会有人送来的。”听到这里的张远平不再过多询问,只见他转身回屋不一会儿拿出一张寄存单。骨灰存到火葬场都是要留信息的,方便后续查找。
杜信拿过寄存单看着上面的籍贯,年龄等问题有些发懵,自己怎么知道这些东西,段毅君也没和自己交代啊。为了把任务完美的掩盖下去,杜信只能将一名已逝去老战友的信息填写上去:王川,男,43岁,关系同事,籍贯四川成都。完事后,老张给骨灰盒贴上编号-273放进存放处。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老张要退休了,可273编号的骨灰还是无人认领。因为是杜信亲自送来的,这段时间内老张对其十分重视,时不时检查存放情况。接替人是一名叫刘正宏的爷们,看着四五十岁的样子。老张离开之际交代了工作内容并着重讲述了273骨灰盒的事情:“这个骨灰盒是上面人交代的,不要随意处理。”说完老张就拎着东西离开了。
又过一年,突然几位军人到访成都东郊火葬场点名要273号骨灰盒。在对方出示完证件后,刘正宏给他们抱来了273。随后军人对骨灰盒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在确认完好之后便匆匆离开了。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对骨灰盒的主人很是迷惑,不瞒大家了骨灰盒的主人是我们的彭德怀元帅。彭元帅早年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赢下了多场重要的战役,毛主席评价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可战争代表着流血,彭元帅在战争期间多次负伤,身体早有隐疾。在医院痛苦的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彭元帅离开了我们。后面因为一些隐秘的原因所以没能把骨灰盒送回北京而是被周总理寄存在他的老家四川。
1978年之后,一切回归平静,中央把彭元帅的骨灰接回北京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这就是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相信无论是北京还是家乡四川都是彭元帅的心中所想。他的一生为党,为民,值得后辈尊敬。
张冠李戴,原图是朱德总司令,怎么替还成彭总?
彭德怀元帅是湖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