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老李可算是养生达人,每日早睡早起,午饭后还会小憩一会儿。然而,近来老李发现夜晚辗转反侧,入睡困难,常常在半夜惊醒,早晨起来更感疲惫不堪。连续几晚睡眠不足后,他开始出现记忆模糊、情绪低落等问题。出于担心,老李赶紧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医生告诉他,这种长期失眠不仅会破坏身体的生物钟,还可能引发动脉硬化、免疫力下降,甚至在不经意间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失眠到底会不会影响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是维持身体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石,而长期失眠则可能成为隐形杀手。美国睡眠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扰乱人体内分泌,增加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还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调查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其全因死亡风险较正常睡眠者明显升高。这些数据无不警示我们:睡眠质量的下降,绝非一时小恙,而是可能对寿命产生长远的影响。

二、失眠的危害,这3个方面最为显著
心脑血管风险增加长期失眠会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血压波动加剧,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大大增加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免疫力明显降低睡眠是身体修复与再生的重要时段。睡眠不足使免疫系统无法获得充分休息,细胞修复功能减弱,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精神与认知功能受损失眠不仅让人白天精神萎靡,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睡眠质量不佳还会影响大脑的记忆与学习能力,降低工作与生活的效率。

三、40岁以后,牢记失眠“三不要”对于40岁以后的人群来说,失眠带来的健康风险更不容忽视。为此,医生特别提醒大家在面对失眠时,务必避免以下三点:
不要熬夜熬夜是扰乱生物钟的最大元凶。建议每日尽可能于固定时间入睡,且极力规避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防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
莫要随意服用安眠药。尽管安眠药可在短期内助人入睡,然而长期依赖不但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可能引发副作用。正确的方法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来提高睡眠质量,如有需要,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不要忽视睡眠环境的重要性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提高睡眠质量至关重要。保持卧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用柔和的灯光和舒适的床品,能有效营造一个利于深度睡眠的空间。
经过医生的指导,老李开始严格按照“三不要”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他固定了就寝时间,减少了夜间电子设备的使用,并改善了卧室环境。几经调整,他的睡眠质量逐步得以恢复,且渐趋高质量,精神状态亦有显著好转。

睡眠乃健康之基石,失眠绝非小事,其产生绝非偶然。40岁以后,更应重视每一个睡眠细节,用科学的方法呵护自己的健康,真正做到延年益寿,享受高质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