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力提倡生三孩的计划,但是真正能做到生三孩的又有几户人家呢?
一名二胎孕妇被公司从管理岗调到体力劳动岗的事件一曝出来,又引发备孕家庭的担忧。
事件回顾:据悉,一女士怀孕后被公司从管理岗调整至一线体力劳动岗,理由是“关怀怀孕职工”,该女士向当地妇联求助,随后该线索被移送检察机关。
最终经劳动仲裁部门主持调解,公司向该女士一次性赔偿9万元;检察机关还向何女士发放1万元司法救助金。
钱是赔了,权益似乎是得到了保障,但是呢?更加加剧了恶性循环,企业对于招收已婚未育的妇女,更加有考虑。
相应的已婚未育人群,或者是大龄未婚人群,找工作那又加大了困难,现在整体人口的生育率趋势是下滑的。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了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与此同时,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也在持续走低,其实这不仅是单个家庭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35岁的就业门槛,就是一道坎,很多企业对于招聘35岁以上的人群,就是讳莫如深,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年龄的要求,也卡得很死。
虽然今年公务员考试,有了改善,可以延长到40岁,但是也是针对应届毕业生,这样对于每一个家庭都还是有压力的,所以更加使很多人,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因为除国企事业单位之外,35岁,已婚有娃,或者是孕妇,就是会面临工作不稳定,随时有失业的恐慌。
是因为整个环境没有给予一个安全稳定的生育环境,这也是为了很多人恐婚,和恐育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一些中小城市,压力不是很大的地区还好,但是到了大城市,工作生活压力一大,生一个小孩都是万幸。
但是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是利益至上的,招聘人进来,肯定是为了拥有高的回报,不可能留一个岗位,给予一个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员工造福利。
如果公司的运营各方面都还可以,那么对于女性的权益保障还能到位,但是遇到企业自身难保的情形,估计要做到很多权益的确实保障和落地也是很困难的。
最终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还是在于国家方面的政策,以至于相关的福利待遇和保障,让大家不担心失业,不担心生育,最关键的就是钱。
如果这笔钱依靠企业拿出来,估计还是有些困难,依靠家庭,家庭条件好的,还好说,但是工作忙,也要另当别论,条件不好的,那就更加不可能实现了。
所以相应的资金保障,福利待遇,以及提升一系列的服务和育婴保障,且从国家企事业单位做起,对于招聘年龄不限定,那么才能根本的解决现在老年化,生育率低的问题。
对此,你们觉得还需要哪些措施才能根本解决不怕生育的难题?以及找工作的困难?也可以评论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