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是如何过中秋的,很有仪式感,比现在有节日气氛

时代人物录 2018-09-17 17:37:54

首先给大家科普点知识,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在唐朝才固定下来,也就是官方以立法形式固定,《唐书·太宗记》中便有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字样。

中秋成为固定的节日后,在随后的宋朝开始盛行,等到了明清时期,便已经成为仅次于元旦的第二大节日了。

古代人过中秋节特别有仪式感,在先秦时期,在八月十五的夜里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祭月当然是祭拜月神了,你如果问月神是不是嫦娥,这个我还真不知道。祭月时要设大香案,摆上水果等祭品,其中月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位,点上红烛,全家人依次祭拜。下图就很好的反映了古人过中秋节的情形

到了北宋,拜月神的时候小孩子也必须穿上成年人的衣服祭拜。到了南宋时期就不局限与祭拜月神了,有些地方出现了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等到了明朝和清朝,中秋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而且正是在明朝月饼才被赋予了团圆之意。对了,月饼这个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出现在宋朝,出自苏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并且明清时期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可以说在古代过中秋,会有浓浓的中秋节的节日气氛,而且风俗活动也多,那么以上的这些风俗你的家乡还有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