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考生抱着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说:你就是状元了

阿飞侃个篮球 2025-03-29 16:02:44

苦哈哈地啃书啃了十多年,就为了一飞冲天,当个了不起的人物。你看那《范进中举》里的范进,考了一回又一回,举人帽子愣是没戴上。嘿,没想到啊,五十四岁那年,他居然考上了!乐得一蹦三尺高,直接疯魔了。

您瞧,一旦过了会试,那便像是手里攥着张官场的入门券了。接下来,得赶紧去参加殿试,在皇上跟前露一手。能在龙颜前走一遭,谁不想把自己拾掇得利利索索的,好让皇上心里头给自己点个赞呢?

嘿,您听说了吗?有这么一位老兄,人家可不走寻常路,愣是扛着一麻袋馒头,大摇大摆进了皇宫。您猜怎么着?最后他还真就成了状元郎!这事儿,可真够逗的,您说这带馒头的考生,咋就让康熙爷一眼相中,点了状元呢?难道说,是那麻袋里的馒头起了作用?

【寒窗苦读】

李蟠,徐州府的小子,打小就没了爹,跟老娘一块儿过活。老娘心疼他疼得跟啥似的,对他那期望,高得能上天。家里头虽说不咋富裕,但老娘愣是把裤腰带勒紧,从牙缝里挤出几个铜板,送李蟠去学堂念书。

李蟠这家伙,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老妈不容易,所以拼了命地读书。晚上那会儿,油灯熬得跟他的眼睛似的,亮晶晶的,就为不白瞎了老妈的一片苦心。嘿,你还别说,他这股子劲儿还真没白费。

二十八岁那年,李蟠可真是顺风顺水,县试、府试、院试,一路绿灯,全给过了。接下来,就是乡试这道小门槛,迈过去,嘿,那可就是离万千读书人心心念念的会试不远啦!

眼瞅着前方那亮堂堂的路,李蟠反倒犯起了嘀咕。老妈为了他能念上书,那真是拼了老命,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还得熬夜咔嚓咔嚓织布。要是他再琢磨着去京城赶考,那银子可得哗啦啦地往外流,李蟠心里头真不忍心老妈再这么折腾。

他颠儿颠儿地跑到娘跟前,跟娘嘀咕上了:“娘啊,您瞧瞧,儿子这会子可是秀才啦,朝廷每个月还给咱家送粮送米的呢。要不,我就不去外面晃荡了,就在您身边打下手,一块儿侍弄那几亩薄田。咱娘儿几个一块儿使把劲儿,这日子啊,指定能过得美滋滋的。”

这么多年晃悠过去了,李蟠心里头老有那么块疙瘩,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老妈背上的大包袱。整天就知道啃书本,家里头那点活儿,愣是一点儿没搭上手,心里头那个过意不去啊!

嘿,真没想到,平时对我那叫一个宝贝疙瘩似的老妈,这回可是真急眼了。她“啪嗒”一下甩开我的手,干脆利落地说:“得了得了,你的正经事儿是好好啃书本,争取考它个状元郎回来,家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你就甭瞎操心了!”

哎,要是真打算去京城考那一场试,那银子可得堆成小山了,我这当儿子的哪能再给家里添乱呢。娘啊,往后啊,我就留在您身边,踏踏实实孝顺您,咱娘俩好好过日子得了。

就为那么一档子事儿,李蟠跟他老娘杠上了,俩人吵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老娘一连几天,水不喝饭不吃,急得李蟠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老娘瞅着他,慢悠悠地说:“你真想让我心里舒坦啊?那就给我争口气,好好念你的书去!”

你老爹走得早,就咱俩相依为命。他啊,心心念念的就是能让咱家出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你要是真为了我,把考状元那大事给撂挑子了,等我哪天蹬腿儿了,见到你老爹,我都不好意思跟他打招呼,你说我这老脸往哪儿搁呀?”

李蟠眼泪巴叉地跟母亲拍了胸脯,保证自己这考试的路啊,是非走到底不可了。打那以后,李蟠简直是拼了老命地学习,一晃眼八年过去了,他跑到省城里头参加乡试,嘿,这一考,还真就考上了!

【赴京赶考】

哎,李蟠啊李蟠,你最怕的事儿终究还是找上门来了。这地界儿,离京城远得跟天边儿似的,上千里的路程呢!就算咱们精打细算,抠抠搜搜的,这一路上的盘缠也得像流水似的哗啦啦往外淌,银子跟长了翅膀似的往外飞啊!

老妈瞧见儿子这几天老是皱着眉头,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下就琢磨出李蟠这家伙心里头有事儿憋着。她转身回屋,从那个藏宝贝的小罐子里头,叮叮当当掏出一把铜板来。

这些铜板啊,是她这些年抠抠搜搜、一点一滴攒下来的宝贝疙瘩。一拿出来,嘿,那储物罐里头,干净得跟新的一样,啥也没了。老妈一股脑儿地把这些银两塞给了李蟠,笑着说:“小子,这些钱你揣着,路上饿了渴了就使去。”

您瞧瞧,老妈的头发啊,不声不响地就染上了雪花白。每天晚上,她就着那忽闪忽闪的烛光,埋头织布,眼睛愣是给熬得不太灵光了。李蟠看在眼里,心里头那个酸啊,眼眶子直打转,可愣是咬牙憋着,生怕老妈瞧见了心疼。

老妈子一股脑儿地把家里那点老底儿全掏给了他,就盼着他能进京去搏一搏那场大考。李蟠瞧着老妈子那期盼的眼神,心里话儿都堵到嗓子眼了,愣是一个“不”字儿没蹦出来,而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妈,我心里有数了。”他暗地里咬了咬牙,这回非得争口气,考出个名堂来,往后让老妈子享清福去!

出门前头天,老妈心疼李蟠路上饿肚子,愣是鸡鸣头遍就爬了起来,乒乒乓乓给他蒸了一大麻袋馒头,让他揣着路上垫吧垫吧。李蟠跟老妈和媳妇摆了摆手,算是告别了。老妈年纪大了,瞧着他越走越远的影儿,背地里偷偷抹起了眼泪。

李蟠这家伙,愣是一股子倔劲儿,没用她给的那票子买匹快马飞奔京城,倒是迈开俩脚丫子,硬是一步步走到了那繁华地界儿。他还挺会算计,省下那十两白花花的银子,说是留给家里的老娘和媳妇儿应急用呢。嘿,这心眼儿,可真够细的!

进京城那条道儿,可真够李蟠喝一壶的。他一路颠簸,风吹日晒雨淋的,到了晚上,好歹在一座破庙里寻了个安身之所。肚子饿了咋办?掏出一个老妈子给蒸的大馒头,就着点儿凉水,凑合凑合得了。

让那馒头在肚里鼓囊囊的,顶饿!李蟠跟往常一样,挑着夜灯,书念得带劲。甭管周遭环境多不济,他愣是没歇过脚,一直坚持着。

李蟠这一路啊,走得那叫一个悠闲,时不时停下脚步,跟路边的乡亲们扯扯闲篇儿。这一聊可不得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家长里短,还有那些个让人头疼的难题,一股脑儿全钻进了他的耳朵。嘿,你说这旅行,不光是脚底板的事儿,更是心眼儿的事儿,李蟠这一路,算是把心也给逛了个遍。

嘿,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铁杵磨成针,他啊,总算是踩着点儿进了京城的大门。这京城,跟老家那可是天壤之别,满眼的热闹繁华,跟画儿似的。咱们这位李蟠兄,肩上扛着个大麻袋,里头塞满了白面馒头,跟这花花世界比起来,简直就像是乱入的外星人,格格不入得紧。

嘿,他可不往心里去,仍旧套着那件老掉牙的衣裳,肩上扛着满满一袋老娘亲手蒸的大白馒头,就这么晃晃悠悠进了考场。这一出,把旁边那些考生看得一愣一愣的,“这位老兄,背这么大包袱干啥呢?莫非是想藏着小抄,来场‘馒头里的秘密’不成?”

古时候的考试啊,跟咱们现在差不多,开考前也得搜搜考生的身,生怕他们带点啥不该带的进去,搞点小动作。那考场里的检查员,一个个心里头跟明镜似的,都是这么想的。

哎哟喂,您瞧瞧这位李蟠兄,考场大门那儿愣是给拦下了,为啥?人家肩上扛着个大麻袋,跟搬家似的。守门的一愣,喊住了他:“嘿,站住!你这是打算考场里头开杂货铺呢?袋子里装的啥宝贝,打开给咱瞅瞅?”咱们心里也犯嘀咕,这李蟠,考场带麻袋,唱的是哪一出啊?

【馒头状元】

检查的人一把扯开麻袋,嘿,里头塞得满满当当的,全是大白馒头!一五一十地数了数,不多不少,整整三十六个。除了这些个“白胖子”,再翻箱倒柜也没瞅见啥不正当的玩意儿。

考会试啊,自个儿揣着干粮去,那也算是合情合理。你想啊,这一考就是九天六夜,吃喝拉撒睡,全挤在那三平米的小窝儿里,那滋味儿,啧啧,真是难以言喻,苦得跟喝黄连水似的。能从这鬼地方熬出头的,嘿,那可都是人尖儿,了不起的人物!

李蟠晃悠到自个儿考试的屋子,一屁股坐下,顺手把馒头搁一边儿。他没急着下笔开答,而是悠哉游哉地坐在桌前,对着题目左思右想,琢磨了整整俩天,这才慢悠悠地拿起笔来。

那会儿,他打袋子里摸出个馒头来,啃了一口,手里的笔还跟跳舞似的,没歇过。就这么着,李蟠一边答着卷子,一边跟馒头较上了劲,愣是把那三十六个馒头给“消灭”得干干净净。

嘿,您听说了吗?有那么一位哥们儿,考试时候扛着一大袋子馒头就进去了。这事儿啊,风一样地就吹进了康熙爷的耳朵里。康熙爷一听,心里头那个纳闷儿,跟考官打趣道:“不是说今年有个考生,考试还带着馒头呢嘛?你把那哥们的卷子给我翻腾出来,让我瞅瞅。”

嘿,您别说,这一瞅,连康熙爷都愣了神儿。瞧瞧那张卷子,李蟠这小子,肚子里是真有货啊!文章写得有板有眼,深得很,还一股子自个儿的琢磨味儿。

康熙老爷子瞅完李蟠的卷子,那是直竖大拇指,分数给得那叫一个高。转眼就到了揭榜的日子,考生们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挤得榜前水泄不通,一个个心急火燎地瞧着呢。

李蟠心里头直嘀咕,自个儿到底能不能上榜呢?嘿,您猜怎么着?他往榜上一瞧,嘿,自己的名字赫然在目,还挂得老高老高的。这下子,他算是把心放回肚子里了,长长地舒了口气,心里头那个美啊!

殿试跟会试可大不一样,这回考生们的“大Boss”换成了皇上,得在皇上眼皮子底下答题。李蟠呢,还是老样子,不慌不忙。你说这殿试啊,可真够紧张的,毕竟考官不是一般的考官,是皇上本人!考生们一个个心里跟揣着兔子似的,砰砰直跳。可咱们这位李蟠兄,嘿,人家跟没事人一样,淡定得很。还是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仿佛在说:“皇上来了又怎样?该咋答还咋答!”这人啊,有时候就得有点李蟠这股子劲儿,不管啥场面,都得稳住自己,别乱了阵脚。你说是吧?

可倒好,会考那会儿,他愣是把老娘亲手蒸的馒头给造没了。没办法,赶考前夕,他只得拿着盘缠,溜达到外头,买了袋热乎馒头,就这么肩扛手提地带着它们,晃悠晃悠进了宫门。

瞧瞧李蟠那家伙,考场上那副模样,引得其他考生叽叽喳喳议论个没完。皇上呢,心里跟明镜似的,早把他那点事儿摸透了,愣是一声没吭,由着他去。卷子一发下来,李蟠还是老样子,不急不躁,不跟那些个笔杆子嗖嗖往前赶的哥们儿似的。他先在那儿眯缝着眼琢磨,跟解牛似的,左思右想好半天,这才慢悠悠地提起笔来。

会试嘛,主要就是考那八股文,一套一套的,挺有规矩。可到了殿试,嘿,那就大不一样了,难度噌噌往上涨,跟爬山似的。殿试啊,它更看重的是策论,说白了,就是让你对国家那些大事小情,比如时事、政治、军事啊,还有老百姓的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像是让你上台说相声,得有点儿真材实料,还得说得让人乐呵,心里还得琢磨着国家大事呢!

李蟠那家伙,一路颠簸往京城赶考,嘿,您猜怎么着?他这一路啊,穿过了数不清的村庄,逛过了好多个镇子,每到一处,都得细细地琢磨琢磨那地儿的门道。所以啊,他写出来的玩意儿,可不是那种满嘴跑火车、不着边际的空话,那都是实打实的,真真正正是替老百姓着想,为百姓谋福利的点子。

他打袋子里头掏出个馒头,边啃边在那写啊写的,这招儿还真管用,精力噌噌往上涨。那会儿,他简直就跟时间较上劲儿了,忘得一干二净,一门心思全扑在那题目上了。

夕阳慢悠悠地往山后头躲,李蟠这会儿可算是把手头的题目都给对付完了。巧了不是,康熙爷正好打他旁边溜达过去,眼角一瞄,嘿,这家伙卷子上写得密密麻麻的,跟蚂蚁搬家似的。康熙爷便随口问道:“你小子,这是都搞定啦?”

李蟠应了一声,点了点头。等把卷子都收拢齐了,康熙头一个就翻开了李蟠的,心里头那个好奇哟。嘿,这小子写的策论,挺有门道的,不是光啃书本子那套空谈,而是实打实地替老百姓着想呢!

嘿,您瞧瞧李蟠那份考卷,简直是甩了其他考生好几条街啊!不单是如此,到了那殿前头,康熙爷亲自上阵,问起李蟠关于管官的法子、守边疆的要领,还有老百姓的日子咋样这些问题,李蟠那是对答如流,毫不含糊。瞧这架势,真本事那是杠杠的,不服不行啊!

康熙爷瞅着李蟠,招呼他过来,笑眯眯地问:“嘿,李蟠啊,朕记得上次会试那会儿,就听说你背着一大麻袋的馒头来赶考,这回又是这副架势,给朕说说,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要是搁在皇帝老儿面前,换作旁人早吓尿了,可咱李蟠偏不,他恭恭敬敬地弯下腰,说道:“陛下啊,您听听,草民家里那叫一个穷得叮当响。”

去北京考试,那可真是得花上不老少银子。临出门那会儿,我妈心疼我,给我装了满满一麻袋的大馒头,说是路上饿了能吃。于是我就这么扛着馒头来考试了。您猜怎么着?考试时候啃上两口馒头,嘿,那精神头儿,别提多足了,注意力噌噌往上涨!

康熙一听,心里头那个热乎劲儿,立马就对他咧嘴笑道:“嘿,你小子虽然手头不宽裕,但读书人嘛,乐在其中不是?更难得的是,你有个这么好的娘,可得加把劲儿啊!朕这就亲手给你写张状子,你小子,状元帽准能戴上!”

哎哟喂,康熙三十六年那会儿,李蟠这家伙可算是争了口气,一鼓作气考上了状元郎!您说说,这可不就是把他老娘盼了多少年的心愿给圆满了嘛。李蟠也是拼了老命,不光是给自己争脸,更是要让老娘和家里的那位享上几天清福,过上舒坦日子。

0 阅读:17

阿飞侃个篮球

简介:阿飞侃个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