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啥不愿传位给朱棣?史学家:谁都可以,就朱棣不行

阿飞侃个篮球 2025-03-24 11:26:39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最有那股子闯劲儿,朱元璋得算头一号。你看那些开国皇上,多半儿也是从草根混起来的,可像朱元璋这么玩的——当过和尚,讨过饭,还差点饿死在街头,最后愣是把人生给整个大翻盘,这可是咱们中国五千年里头,最带劲儿的“草根逆袭记”了!

哎,您知道吗,朱元璋那小子,故事挺励志,勇气和脑筋那是一等一的好,够咱们学上几回的。但话说回来,他当了皇上以后,干的那些事儿,还有他那套待人接物的法子,嘿,可真没少让人嘀咕。就说那蓝玉、汤和等三十四位打天下的老兄弟吧,朱元璋坐稳了江山,愣是一个接一个地给收拾了,三十个啊,手段那个狠,心那个硬,听着都让人脊梁骨发凉,真够绝的!

哎,说起来,比起那些只能一块吃苦却享不了福的外人,朱元璋在挑接班人这事儿上,可真够让人琢磨的。眼瞅着他快不行了,愣是没选自己那挺能耐的儿子朱棣,反倒把位子传给了朱允炆。这到底是咋想的?还有,朱棣这小子,咋就不对老朱的胃口呢?

【长子朱标的英年早逝】

南宋垮台五十来年后,元朝那摊子事儿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一帮原本在边地的鞑子们,愣是把中原给占了,老百姓那叫一个苦啊,流离失所,四处逃窜。民族间的疙瘩和穷富差距,那是越扯越大,火药味儿十足。再加上老天爷也不给面子,年年灾荒不断,老百姓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这么一来,全国各地那些有血性的哥们儿,一个个站出来,大喊一声:“咱不干了!”这一嗓子下去,响应的人多了去了,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于是乎,一场农民兄弟的大起义,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开场了。

老朱啊,就因为哥们儿汤和的一封信,糊里糊涂地就掺和进了起义军这档子事儿。多亏了他那老丈人郭子兴,那可是真给力,使劲儿推了他一把。老朱呢,也挺争气,顺着时代的风帆,一场场战斗打下来,那智谋、那胆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斗转星移,打了好些年硬仗,终于在1368年,嘿,他老人家坐上了龙椅,大明王朝就这么诞生了!

在龙椅上坐了三十年,朱元璋这家伙也算拼了老命在干活。虽说对待那些一同拉杆子闹革命的哥们儿,他有时候做得不太地道,但治理国家、对待老百姓这事儿上,朱元璋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他搞的那些个政策,还真让老百姓得了不少实惠。

哎,人这一辈子,说到底也就那么三万多天,眨眨眼就过去了。朱元璋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他老琢磨,等自己一蹬腿儿走了,谁能接着挑这大梁,带着大伙儿奔小康呢?这事儿,可真让他头疼。你说他膝下二十六个娃,人数是不少,可拔尖儿的没几个。选继承人这事儿,愣是卡壳了,进展不下去。

虽说能当太子的料子不多,但也不是一个能挑的都没有。朱元璋一登基,念旧情的他立马给马皇后吃了颗宽心药,立了才十三岁的朱标做太子。为了栽培这小子,朱元璋可是下了血本,请来宋濂这些个大学问家当老师,就盼着能把朱标调教成个能挑大梁的主儿。

朱标这家伙,还真没给他老爹丢脸。虽说比不上那些开疆辟土的大帝,但他在临时掌国那会儿,稳当得跟座山似的,一点岔子都没闹出来。这可不是说朱标本事不行,你想想,开国皇上那威望,有几个皇子能在年轻时就亮瞎人眼的?还真没几个!

想着让这娃子比咱强,怕是有点难喽。不过呢,让他安安稳稳地接着干,到几十年后,当上下一任皇上,这点子信心,朱元璋对自家这大儿子还是有的。

哎,您知道吗,朱标那小子,到了三十八岁的光景,他爹朱元璋还琢磨着哪天把龙椅给传给他呢。老朱自个儿岁数大了,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心里头那个急啊。可谁承想,这皇位还没焐热乎,朱标倒是先他一步,脚底抹油,先行一步了。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打从朱标那趟陕西巡查溜达回来,身上就鼓捣出个大肉疙瘩,整天吃不好睡不着,别提多难受了。老朱,也就是朱元璋,急得团团转,四处张罗着请名医高手。可您猜怎么着?朱标这病太厉害,愣是没辙,早早地就撒手人寰了。

老了老了,朱元璋偏摊上这丧子大事,而且走的还是将来的皇上,心里头那个疼啊!儿子嘛,没了还能再生,但这接班人一没,偌大个国家,谁来挑这大梁?往后这国家往哪儿走,都是个未知数。身边那二十八个武将,一个个兵权在握,万一哪天自己蹬腿儿了,谁能镇得住他们?

瞧瞧眼下这几个小子,秦王那小子荒唐得没法说,差点让我给摘了帽子;晋王呢,外表挺横,内里怂得跟啥似的,半点王者风范没有;鲁王整天就琢磨怎么长生不老,选他当接班人,大明非得亡他手里不可……要说能摆上台面的,也就周王、燕王那么俩仨人。还有那老皇上,眼看就要蹬腿儿了,还剩不到六年光景,为了找接班人,愣是二十八天没露面,不上朝了。这一来,大明的前途啊,可真是黑得跟锅底似的。

【朱棣与朱允炆】

到了朱元璋老来那会儿,他特别瞧得上朱棣那股子“武”劲儿,别的皇子哪儿比得上啊!想当年,1360年,朱棣就在南京呱呱坠地了,那会儿陈友谅正带着大军轰轰烈烈地攻打南京呢。你说说,朱棣这小子,从小就在炮火连天里打滚儿,那战争的残忍劲儿,他比谁都早见识。这也让他早早地就锻炼出了那股子不怕事儿、敢担当的胆子和气魄,别的皇子哪儿能比啊!

哎哟喂,您瞧这位朱棣大爷,11岁那会儿就当上了燕王,小小年纪,威风凛凛。17岁,嘿,娶了徐达大将军的闺女,这亲事,美得很!到了20岁,人家一拍大腿,北上北平当藩王去了,那叫一个潇洒。要说这勇武和才情,朱棣在众皇子里头,那可是数一数二的角儿,佼佼者中的战斗机。现如今,三十三岁的人了,正儿八经的皇位继承人候选,符合条件,挑不出毛病。

要说老朱家的朱元璋啊,除了对朱棣上心,那朱标的二小子朱允炆也是他的心头肉。想当年,朱标病得不轻,那会儿朱允炆才十四岁的小毛头,愣是日夜不离地守在老爹床前头。你说这皇族里头,多是些冷冰冰、不讲情面的事儿,可朱允炆这一片孝心,连那些平时板着脸的大臣高官们看了,心里头也直犯嘀咕,觉得这孩子真不简单。

要是说善良给朱允炆铺了条路,让他能被人提溜出来说说当皇帝的事儿,那这玩意儿也是他最大的软肋。朱元璋瞅着这孙子,心里头那是又乐又愁,这么个软绵绵的性子,能扛起国家的大旗不?当皇上啊,得有点儿老虎狮子的狠劲儿,不然到头来,还不得让人家给吞了!

那会儿,朱元璋心里那点嘀咕可不是空穴来风,没几年光景,事实就摆在那儿,证明他老人家看人是真准。只不过呢,赶上太平年月,文官们可比武将们嗓子亮多了,一个个都站朱允炆那边去了。为啥?还不是因为朱元璋治理国家那套手法太过硬,官员们被压得喘不过气,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大伙儿心里都盼着,能换个心慈手软的皇上,好歹让大家伙儿在这紧绷绷的日子里松快松快,喘上一大口新鲜空气。结果呢,孝顺又心善的朱允炆,愣是成了政治这盘大棋上的小棋子,悲剧了。

在那帮大臣们的撺掇下,朱元璋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咬牙跺脚,做了件让他后半辈子直拍大腿的事儿——把才16岁的朱允炆扶上了皇太孙的宝座。这一决定,可真是让他心里头那个悔啊,跟吃了苍蝇似的。

一听到那事儿,朱棣心里头那个火啊,噌一下就上来了。有回上朝,他瞅着朱允炆,半开玩笑半带刺儿地拍了拍他的肩:“嘿,我这侄子,能耐可真不小哇,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您瞧,就那么巧,这事儿偏让朱元璋给撞见了。他老人家那嗓子一亮,跟打雷似的,吓得大臣们跟耗子见了猫一样,叽叽喳喳议论开了。这一嗓子啊,不单是让大臣们心里犯嘀咕,倒还让朱棣那小子,造反的心给敲得更瓷实了。

哎,您知道吗?打从朱允炆被点为皇太孙那会儿起,老朱皇上,也就是朱元璋,那是真不含糊,为了给孙子铺路,咔嚓咔嚓,蓝玉、胡惟庸这些个大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这朝堂啊,原本还清清白白的,结果愣是给整成了个屠宰场,无辜之人倒霉得很。虽说军队和权力是牢牢攥在朱家人手里头了,可那些大臣们呢,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心里头那个嘀咕啊:这朱允炆小爷,咱们还敢给他卖命吗?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嘛!

老朱头一走,他那摊子事儿咱也就不多扯了。朱棣这家伙,愣是自个儿起兵,把朱允炆给踢下了台。你说要是当初老朱头慧眼识珠,直接立了朱棣当接班人,那咱俩是不是就不用见着那么多腥风血雨了?大明江山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呢!可话说回来,历史这玩意儿,它就是没长“如果”这根筋。那么,问题来了,老朱头咋就那么不待见朱棣呢?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啊!

【朱棣的“缺陷”】

朱棣跟朱元璋那性格,简直就是复制粘贴,俩人能耐都大得很。要说当皇上,朱棣可比朱允炆合适多了,但最后呢,却成了个“看热闹”的。说到底,就仨原因:一来吧,命运这家伙就爱开玩笑;二来呢,时机这东西,它不等人;三嘛,就是那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扯来扯去,就把他给扯边儿上了。就这么简单,朱棣没能坐上那把龙椅,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头一桩事儿,便是朱棣那血脉不合规矩,没法子继承大位。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嫡长子继承制,那可是根深蒂固,跟咱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儿扎一块儿了。这皇位啊,非得亲生的、老大来坐不可,历朝历代的皇上,谁也没能跳出这个圈儿。

说起来朱棣啊,他那老妈可不是马皇后。有这么一说法,说他没准儿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妃子生的,跟马皇后那是一点儿血缘关系没有。这事儿吧,现在想找证据是难了。你想啊,朱元璋能乐意把皇位给一个侧室的孩子吗?那肯定是不能,这也合乎情理嘛。

第二个缘由嘛,就是朱棣那家伙,愣是得不到大臣们的心。就说立太子这事儿,老皇上朱元璋,那可是三番五次地跟朝里的大臣们念叨:“咱那太子走得早,皇长孙还嫩着呢,治国这事儿得从长远考虑,你们觉得燕王这小子咋样?”

嘿,你猜怎么着?朱元璋那提议,愣是让大伙儿给驳了回去:“选燕王?那可不成!要是真让他当了太子,秦王、晋王心里能乐意?咱那皇长孙朱允炆,人心所向,待人又厚道,立他当太子,大明江山才稳当嘛!”

说起来这第三条缘由啊,老朱皇上朱元璋啊,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瞅出朱棣小子有那不安分的苗头。他还特地下了道圣旨呢,里头白纸黑字写着,让晋王带兵围着燕王的地盘转悠,说是防止万一有啥风吹草动,也好及时镇压。

在朱元璋眼里,那心怀鬼胎的朱棣,重用?门儿都没有!留着他,还不是因为北边的蒙古人还得靠他去对付,那可是块难啃的骨头。

老朱,也就是朱元璋,心里头盘算着,要是建文帝朱允炆能把那些个藩王割据的乱摊子给拾掇利索了,明朝这条大船指定能开得稳稳当当,风光无限。到时候,朱允炆这名头,说不定能跟唐高宗比肩,风光无限好呢!可世事难料啊,老朱的美梦没做成,他那宝贝儿子朱棣,靠着手里那点兵马,愣是把朱允炆给掀了个底朝天。

朱棣一当上皇帝,就开始玩起了老一套的权谋游戏,跟那些篡位的哥们儿没啥两样。他先动手改了《太祖实录》,把里头的记录给整得面目全非。然后呢,朝中那些老臣子,但凡跟他不对付的,一个个都倒霉了,被他收拾得那叫一个惨。他还生怕别人知道他那点底细,凡是知道自己身世的蛛丝马迹,全都给抹得一干二净。为了给自己正名,朱棣可是下了血本,伪造了一堆证据,硬说自己就是马皇后亲生的。这还不算,他还在各种史书里头,变着法儿地给自己皇位合法性添砖加瓦,愣是要告诉大伙儿:嘿,我这皇位可不是抢来的,老爹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打算传给我呢!

哎,说起来,瞧人呐,特别是瞧一位皇上,那可不能光从一个眼缝儿里瞅,对吧?你不得不承认,往后数那么几十年,朱棣这家伙搞出来的永乐盛世,那是真给明朝脸上贴金,又闪又亮。我就琢磨啊,要是朱元璋老爷子在地下知道了,他老人家心里头是该乐呵呢,还是该嘀咕几句?

0 阅读:15

阿飞侃个篮球

简介:阿飞侃个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