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品牌,如今却给人一种“查无此人”的印象。但你真的以为它就此沉寂了吗?错!在全球市场上,起亚不仅活得好,甚至可以说活得相当滋润。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战略调整?是技术革新?还是对市场变化的精准把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起亚的“全球逆袭”之路,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要用“逆袭”这个词。在中国市场,起亚的声量确实不大。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到全球,就会发现,起亚的表现远超我们的想象。2024年,起亚全球销量达到了308.9万辆,营业利润率更是高达11.8%,这个数据甚至可以和一些豪华品牌相媲美。更让人惊讶的是,起亚的品牌价值也在不断攀升,首次跻身Interbrand全球百强榜。这难道不是一种逆袭吗?
这种逆袭并非偶然,而是起亚一系列战略调整和革新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战略就是“Plan S”,这是一个以电动化为核心,以新业务拓展为支撑的转型战略。起亚希望通过“Plan S”战略,从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可持续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
这个战略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具体实施起来,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就是电动化转型。起亚最初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年销量160万辆,推出15款纯电动车型。但最新的规划显示,这个目标被下调到了126万辆。起亚却在混动领域加大了投入,预计到2030年混动车型销量将达到107万辆。这是否意味着起亚对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或者说,它更加务实地选择了混动作为过渡方案?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起亚下调纯电动汽车销量目标,是受到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影响。毕竟,除了中国市场之外,其他地区的电动汽车渗透率仍然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加大混动领域的投入,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降低转型风险。
另一些人则认为,起亚的这种做法缺乏魄力,可能会错失电动化转型的机遇。他们认为,纯电动汽车才是未来的方向。如果起亚过于保守,可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无论如何,起亚的这种战略调整,都体现了它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和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识。它没有盲目追求纯电动汽车,而是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电动化战略。例如,在北美市场,起亚利用IRA补贴,计划在佐治亚州工厂生产EV9和EV5,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75万辆的销量,市占率达到8%。在欧洲市场,起亚则通过推出EV3及插混车型,应对碳排放法规,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1.7万个超快充站。在新兴市场,起亚则推出了本地化的EV5,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41%。
这种差异化的电动化战略,使得起亚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但电动化转型只是起亚“Plan S”战略的一,新业务拓展同样重要。
起亚将PBV(专用出行载具)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年销量25万辆,占据全球eLCV市场10%的份额。PBV基于模块化平台打造,支持客运、货运及特殊用途场景,例如医疗车、物流车等。通过与DHL、Uber等合作,起亚提供“车辆+服务”解决方案,例如为物流客户配备车队管理系统与充电服务。起亚认为,PBV的场景定制化优势在于降低客户改装成本并提升使用效率。例如,PV5可以快速转换为冷藏车或露营车,满足多样化需求。
除了PBV之外,起亚还在积极拓展皮卡市场。起亚计划在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兴市场推出Tasman,在北美推出电动皮卡。起亚希望凭借独特设计、卓越性能和先进技术,在竞争激烈的皮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起亚还在未来技术领域布局了三大方向:自动驾驶、机器人和空中出行。在自动驾驶方面,起亚与Motional合作开发L4级技术,计划到2028年推出商业化车型。在机器人方面,起亚与Boston Dynamics合作,部署Atlas和Stretch机器人优化工厂自动化,并探索“PBV+机器人”末端配送场景。在空中出行方面,起亚子公司Supernal正在研发eVTOL,目标是到2028年首飞,到2035年推出“地面+空中”一体化服务。
这些新业务的拓展,使得起亚不再仅仅是一个汽车制造商,而是一个提供多元化出行解决方案的创新企业。但也必须承认,这些新业务的盈利前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机器人和空中出行更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起亚能否在这些新领域取得成功,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
除了战略调整和新业务拓展之外,起亚的品牌重塑也功不可没。起亚自2021年启动了“新起亚”品牌重塑计划,以“激发灵感的移动空间创造者”为目标,围绕“Planet(地球)、People(人)、Profit(利润)”三大支柱重构品牌形象。起亚希望通过品牌重塑,从一个传统的性价比品牌,转型为一个高价值品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起亚在设计、性能和客户体验上下足了功夫。例如,EV6和EV9凭借时尚外观与先进技术,吸引了年轻高价值客群,推动品牌忠诚度提升。《消费者报告》显示,起亚在美国大众品牌中排名第三,交易价格与建议零售价比率达92.6%,残值率超50%,均位居行业前列。
客户结构的优化是品牌提升的关键体现。在美国市场,高学历消费者(本科及以上)占比从2020年的29%升至2024年的32%,高收入群体(年收入超11.9万美元)增长36%,Gen Y/Z客户占比达52%,超越多数竞争对手。
这些数据都表明,起亚的品牌重塑取得了显著成效。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廉价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个具有设计感、科技感和品质感的品牌。这种品牌形象的提升,为起亚在全球市场上的逆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市场一直是全球汽车行业的焦点。这个市场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经,起亚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自主品牌的崛起,起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渐萎缩。
起亚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起亚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战略。首先,起亚需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起亚需要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起亚需要提升品牌形象,摆脱廉价的标签,树立高端化的品牌形象。
中国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只要起亚能够找准定位,制定正确的战略,仍然有机会在这个市场上取得成功。毕竟,起亚在全球市场上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它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甚至实现逆袭。
起亚的全球逆袭,给很多车企都带来了启示。在全球汽车市场变革的大背景下,没有哪家企业可以高枕无忧。只有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据,是最证明。2024年起亚全球销量达308.9万辆,营业利润率达11.8%,全球品牌价值达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首次跻身Interbrand全球百强榜,北美市场高收入群体(年收入超11.9万美元)增长36%,Gen Y/Z客户占比达52%,超越多数竞争对手,《消费者报告》显示,起亚在美国大众品牌中排名第三,交易价格与建议零售价比率达92.6%,残值率超50%,均位居行业前列。
起亚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但其在全球市场的表现证明了其战略调整的有效性。电动化转型、新业务拓展、品牌重塑,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起亚的逆袭。而中国市场,依然是起亚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抓住机遇,或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