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老人坤叔辞世,37年资助9106名学生,百余名受助学生到场告别

谈天鉴夕朝 2025-04-19 03:50:34

“他改写了我的命运,是我的恩人”。

虽不是教师,却桃李满天下,近万名学子都接受过他的帮助。

他就是来自东莞的助学老人坤叔。

4月16日,坤叔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东莞殡仪馆举行,上百名受资助的湖南学生来到现场告别。

意外资助学生

坤叔名叫张坤,是广东东莞人,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因为父母离异,家庭条件并不好。

初中毕业之后,家里无力再支撑他读高中的费用,张坤只能选择辍学去药店做学徒。

一年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想要读书,于是又半工半读了一年的高中。

兜兜转转,最后因为没有钱支付学费,还是不得不辍学了。

也是因为这段经历,张坤十分见不得因为没有钱就上不了学的孩子。

他资助的第一个学生是自己女儿的粉丝。

1988年,张坤的女儿参加了广东省业余歌唱大赛,一举夺得冠军,被很多小孩视为自己青春期的偶像。

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表达对她的喜欢。

而这些信件大部分都是张坤代为打理和回复的。

其中有一个小歌迷说,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没有钱给自己交学费,可能很快就要辍学了。

这封不长的信看的张坤泪流满面,他陡然想起自己年少时期的经历。

不敢想象居然在这个时期,还有人会因为几十块钱的学费让孩子辍学的。

他把所需的学费夹在了回信的信封中,并鼓励这个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成立坤叔助学团队

此事过后,张坤经常去参加公益活动,和广东省的希望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原来需要帮助的孩子竟然有这么多。

从那时候起,他开始认助学生,每位受助的学生从结对开始,需要一直资助到完成学业为止。

张坤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要帮助100个学生完成学业。

但随着对贫寒学子这个群体接触的越来越多,他发现,自己要帮助的不能局限于此。

你帮助这个的时候看到另一个因为没有钱上学的穷娃娃,难道不管吗?

在这条路上走的越远,他就越发现,自己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1998年,在资助第一个学生过去的10年后,张坤成立了坤叔助学团队。

他的名字在每个伙伴和资助的娃娃口中都成了“坤叔”。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希望。

从那时起,坤叔便经常带着助学团队去凤凰开展助学活动。

8年后,随着资助学生的增多,坤叔提出了“千分一”的慈善理念。

意思就是每个人只需要拿出自己的千分之一用于慈善事业,就能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千分一”服务中心成立之后,资助学生的队伍也不断的扩大。

从最初的2300人到9000多人,其中湖南的学生就占了四成。

坤叔带着自己的伙伴走遍了湖南省和贵州省大部分的贫困县区,找到了真正的需要帮助的学生。

公益路上步履不停

为了避免产生额外的矛盾,在“千分一”的公益组织中,受助方和捐赠者是直接交往的,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你明确的知道你的钱捐给了谁,用于什么支出。

而且,只要认助之后,就不能无缘无故的弃助,需要一捐到底,直到受助的孩子完成学业。

靠着这种方式,他们捐助的9000多名贫困生中,目前考上大学的已经超过了1000多位。

还有很多正在上学的学生,未来,大学完成率只会更高。

除了帮助这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坤叔还一直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在30多年的慈善过程中,他们在湖南就捐赠了5所希望小学,让所有孩子得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还帮助12个孩子拆了危房,建了明亮安全的屋子。

除此之外,文具、衣物、食品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坤叔团队帮助过的很多学生已经毕业,成为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

或是教授、或是公务员、或是医生,他们在改变自己人生的同时,也成了坤叔助学团队的一份子,用自己的力量再去帮助其他的贫困孩子。

受助的孩子们

49岁的福建漳州人江秀化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1995年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再加上身体行动不便,父母不想供她读书了。

这时候是坤叔认助了她,不仅资助她完成了学业,还出资帮她治病、创业。

她这才从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所成就之后,她一直惦记着回报坤叔,但考虑到她的情况特殊,坤叔一直拒绝她来看自己。

坤叔离世后,她也赶到了现场,痛哭不止。

她说坤叔走了,也带走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感觉整个人都空了失去了精神支柱。

如今“千分一”的工作人员麻文婷也是坤叔认助的孩子之一。

她第一见到坤叔的时候只有5岁,是家里的老大,或许是因为想要一个男孩,在她长大的几年中,一直有6个妹妹陆陆续续的出生。

家庭条件不好,养这么多孩子都很困难,上学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没有坤叔的帮助,她大概连学校大门都进不去。

毕业之后,她回到“千分一”,成为了这里的一员,她说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家的感觉,这里的人都是她的家人。

来自湘西凤凰县的吴生君今年已经41岁了,坤叔是在他上初二的时候认助他的。

那一年,家里因为负担重,正准备让他辍学,他说“坤叔改写了我的人生,他是我的恩人”。

如今他走出大山,事业有成,也会在不忙的时候去做公益,想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坤叔的追悼会上,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接受过他的帮助。

虽然坤叔走了,但是他留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感染着众人,而那些被帮助的孩子们会将这份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坤叔,一路走好!

参考信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谈天鉴夕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