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之后,为何长安不再作为首都?

学典历史 2025-02-14 22:54:21

在唐朝之前,很多王朝都将长安作为都城,然而大唐灭亡之后,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长安不再作为后世王朝的首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公元907年,存在了289年的大唐王朝终于走向了灭亡,代之而起的是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朝代都没有定都长安,而是选择洛阳或开封为都城,足以说明长安失去了昔日的荣光。

唐朝在经历了多次战乱之后,长安早已变得破败不堪,经济凋零与人口锐减使得曾经繁华的长安失去了定都的优势,从而推动了政治中心逐渐从关中向中原地区转移。

选择定都洛阳或开封不仅仅是动乱后的无奈,更是因这两个都城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洛阳处于天下之中,而开封则通过大运河与东南财富腹地紧密相连;在地理位置上,长安已经落后了,而且粮食供给也成了一个难题。

隋唐时期,长安人口已经超过百万,关中地区历年来的粮食产量都不足以供应长安城中的百姓,必须从外部运粮补给,这无疑成为了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定都长安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假设国力不济,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长安不适合再定都了。

北宋之后,在开封定都,不仅粮食运输非常便利,而且开封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存在,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从大唐到北宋,开封逐渐变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取代了长安原来的政治地位。或许这些就是长安不再作为都城的关键之所在;对此,小伙伴们有何看法呢?

1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