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雍正开始,清朝实行了秘密立储的制度,意在减少同室操戈的惨剧,避免结党营私从而威胁到皇权。
后世的帝王也大多都延续了这一制度,就比如说,嘉庆皇帝秘密立了次子爱新觉罗·旻宁为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道光帝。要知道,嘉庆总共有五位皇子,为何他却看中了次子旻宁呢?
旻宁十岁时,曾随祖父乾隆一同前去打猎,期间射中了一头鹿,乾隆见状非常高兴,因为他12岁时也跟随自己的祖父康熙打过猎,并射中了一只黑熊;令人意外的是,孙子竟然比当年的自己还要小两岁,有过类似经历的乾隆,对这个孙子非常宠爱。
另外,嘉庆的长子还未取名便早夭了,因此旻宁也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子;祖父的宠爱与长子的身份,为他继承帝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813年,嘉庆十八年,旻宁随其父嘉庆巡狩木兰,因天气不好,他先回到了京师;不久,天理教的起义军坎卦教主林清起事,并在信教的内廷太监的接应下攻入了皇宫。
当时嘉庆不在宫中,旻宁听到消息之后,立刻组织士兵御敌,护住了皇宫,并亲手用鸟枪击中了两个教徒。
正是因为有旻宁坐镇京师,叛军才没有可乘之机;事后,嘉庆对他大加赞赏,将其封为智亲王。或许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储君之位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了。
道光是一位非常节俭的皇帝,衣服破了,缝补之后他还要接着穿,而且饭菜吃得也相对简单;可单靠一个人的节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王朝的腐败以及列强的入侵,让局势愈发严峻;他虽有中兴之志,想让清朝重回“康乾盛世”的辉煌,但却没有这个实力,因为此时的大清王朝早已千疮百孔,无可救药。
可以说,道光有点生不逢时,以他的能力,做一位守成之君应该不难;但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如果生在清朝初期,或许道光也能成为一代明君。对此,小伙伴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