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专家:1.2亿农村老人如何养老?超60岁不打工如何生存

大刘说事啊 2024-11-04 03:37:32

编辑者 大刘

分 类 社会民生

一位老人,佝偻着身体,费力地骑着三轮车来到城镇。车里是自己种的蔬菜,开始下雨了,老人在路边艰难地摆着摊,行人匆匆忙忙,没有一个停下来。

在你们上下班路上,是不是经常看到这种场面?

几个城管走过来,赶老人走,不能在这里摆摊。老人的脸上露出无助的神情,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没有说出口。

他那佝偻的身影在城管的催促下,显得格外孤单和可怜。

是不是经常看到,网络上报道城管这样去赶摆摊的老人?

为什么这么多老人,再苦再累都要出来摆摊,只为了每天赚个二三十块钱呢?

因为全国1.2亿农村老人,没有办法养老,超60岁不打工或者摆摊,活着就是为了等死。

为什么不能养儿防老?为什么要去摆摊?

有人说他们自找的。

古代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养儿防老吗?或者说他们的养老金这么多,自己要去外面摆摊,这个能怪谁呢?

先说一下养儿防老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子女在身边从事农业劳动,经济来源比较稳定。

然而我们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的太快,工作机会大多集中在城市,子女往往会离开家乡,和父母分隔两地。

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去大城市的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工作,现代家庭规模变小,使得子女精力分散,没有精力照顾老人。

再说一下农村老人的养老金问题。

在农村确实存在部分人养老金较少甚至没有养老金的情况。

2022 年人均养老金为 189 元,2023 年人均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不到 200 元,在多数地区个人基础养老金低于 150 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老人养老金水平处于较低状态。

上海 2023 年基础养老金达到了 1400 元,北京为 924 元,苏州为 655 元,南京为 535 元,深圳为 513 元等,但除了这些城市,其他地区的标准则要低很多。

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村老人,在制度建立之前没有缴纳过,而制度建立后又因为年龄等原因无法参保,导致他们无法领取养老金。

专家的建议有用吗?

有专家建议过在农村设置基础的健身设备以提高老年人的社交活动,的确很多农村都安装了。

真的建议这些专家来农村,实地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

这种健身器材说白了就是一个摆设,用不到,用不了,也没有时间。

农村的老人都是干体力活的,还缺平常的健身吗?这些健身器材操作,相对来说还比较复杂,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怎么用。

农村的老人,要么就是在农田里干活,要么就是在家里带孙子孙女,哪有时间去练这些健身器材?

同样是为新中国做贡献,农民和工人退休后,待遇为什么不一样?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2006年,农业税取消,那个时候农民一直交公粮。

1958年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农业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颁布,规定了农民向国家缴纳农业税的义务,全国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最高不得超过25%。

农民在每年农作物收获后,开始精心挑选、晾晒自家收获的粮食,交公粮的粮食需要干燥、饱满、无霉变等。

运输过程中,农民需要自行承担运输费用和粮食的装卸等工作。如果粮食不符合要求,农民可能需要将粮食拉回去重新处理,再次前来交粮。

农民的公粮等于工人的社保吗?

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最初是以用人单位给养老为主,后来国家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

工人在工作期间,所在单位和个人会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这是他们退休后能够领取退休金的重要依据。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网友纷纷提出建议。

有的网友建议,农村养老金应提高到,每月 500 元甚至 1000 元以上,保障农村老人的生存。

特别对于年龄较大、失能或半失能、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老人,给予更高的养老金补贴或额外的生活补助,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还有网友说,农村地区可以利用集体土地的出租、出让收益,或者村办企业的利润等,为农村老人提供额外的养老资金支持。

不过这一条好像不容易实现。毕竟政策是好的,执行起来可能变了。特别是现在,村干部素质普遍不高。

中国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

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现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

城市人口老龄化,可以跳跳广场舞,出去旅游,有比较高的退休金,我带的很多旅游团都是这样的老人。

农村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解决好了利国利民。

只有全社会重视起来,让老农民享受,新中国富强的红利,才能达到这个口号: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带动后富起来,共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各位朋友,你们怎么看呢?

0 阅读:0

大刘说事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