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罗斯持续袭击乌克兰表达不满,声称美国正努力推动俄乌双方结束冲突。然而,这场已持续1000多天的俄乌冲突,局势依旧胶着。在这场冲突中,美国与中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如今看来,中国早在三年前就做出了正确选择。
先回顾下冲突的起因。北约持续东扩,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为了自身安全利益,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起初,俄罗斯进展迅速,占领了乌克兰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但在美国及欧洲大力支持下,乌克兰逐渐稳住阵脚,并发动反攻,双方陷入长期拉锯战。据联合国数据,截至2024年9月,大量平民伤亡,数百万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乌克兰基础设施遭受重创,经济近乎崩溃;俄罗斯经济也因西方制裁面临困境,卢布贬值,通胀高企。
俄乌冲突(资料图)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冲突伊始,美国就全力支持乌克兰,联合北约与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多轮严厉制裁,将俄罗斯部分银行踢出SWIFT国际支付系统,限制其能源出口,试图从经济上拖垮俄罗斯。同时,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海量军事援助,从常规武器到先进的“海马斯”火箭炮、防空系统,甚至无人机等一应俱全。截至2024年9月,美国军事援助金额超500亿美元,还为乌克兰提供情报支持与军事训练。美国还在国际上拉拢盟友,多次在联合国推动谴责俄罗斯的决议,将俄罗斯排除在G7等国际组织之外,企图孤立俄罗斯。
俄乌冲突(资料图)
然而,1000多天过去,美国发现局势并未如预期发展。制裁方面,俄罗斯通过拓展与中国、印度等国的能源贸易,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产业,经济并未如美国所期望的那样崩溃,反而在2023年实现了3.6%的经济增长。援乌方面,美国虽投入巨大,但战争仍无结束迹象,乌克兰未能将俄罗斯击退。
这引发美国国内不满,尤其是2024年大选期间,共和党强烈反对持续高额援乌,民众支持率下降。欧洲盟友也因制裁俄罗斯遭受能源危机冲击,能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大幅提高,经济下滑,民众怨声载道,欧洲对美国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此外,全球南方国家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并未跟随美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打折扣。
俄乌冲突(资料图)
反观中国,自冲突爆发便明确“不站队”立场,始终强调尊重各国主权独立,秉持客观公正,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冲突,提出“四个应该”倡议,主张尊重乌克兰主权,同时正视俄罗斯的安全顾虑,反对武力解决争端与制裁手段。在实际行动中,中国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经贸往来,加大能源合作,稳定国内能源供应;同时,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帮助缓解难民困境。中国不介入冲突的做法,既维护了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又避免与西方彻底对立,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项目。
对比中美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差异明显。美国采取强硬对抗手段,虽短期内增强了乌克兰抵抗能力,但长期来看,自身陷入困境,国内矛盾激化,国际形象受损,盟友关系出现裂痕。而中国坚持劝和促谈,积极斡旋,赢得众多国家认可与尊重,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朋友圈”不断扩大。例如,2024年中国促成巴勒斯坦14个派别签署《北京宣言》,展现了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
这场持续超1000天的俄乌冲突仍在继续,美国已感受到局势发展不如预期的压力。而中国三年前做出的正确选择,正彰显出其智慧与远见,为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也为国际社会处理类似冲突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