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60票赞成、25票反对,批准丹·凯恩出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一任命结果引发广泛关注,背后关联着复杂的中美军事关系走向。
丹·凯恩此前在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任职,飞行经验丰富,有2800小时飞行时长,其中战斗飞行达100小时。他在提名听证会上直言,美军目前面临不少重大问题,要尽可能避免冲突。这一表态与美国过往一些强硬对华言论大相径庭,暗示美方在军事战略上有所调整。虽说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直接指挥军队,却是美军法定最高级军官,其观点往往能反映美军高层部分战略思考,有着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美国参议院(资料图)
无独有偶,本月初美国高级军官与解放军高层在上海举行了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官方通稿显示,对话氛围呈现出“平等”“尊重”“坦诚”“建设性”的特点。这意味着美方此次带着诚意来谈判,双方交流时也都没有遮遮掩掩,各自坦率表达了关切。中方明确指出,美军舰机频繁在中国当面海空域开展侦察、测量以及高强度演训活动,这极易引发误解误判,对中国主权和军事安全构成严重危害。
一直以来,美方在中国大陆附近的侦察测量和军事演训活动堪称猖獗。每年美方出动飞机进行侦察的次数就超过1000架次,要是把各类演训活动都算上,总数更是突破3000次。美方长期以来自认为这种行径理所当然,可中国坚决不买账。这次会议上,中方严正警示美方,中国军队定会依法依规回应一切危险挑衅行为,毫不动摇地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白宫(资料图)
那美国为何一边派人参会,一边又持续在中国周边搞军事动作呢?这背后是美国极为复杂的战略考量。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签署的秘密文件便能看出端倪,文件将中国视为“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还煞有介事地规划要阻止中国统一、加强美国本土防御能力。这淋漓尽致地反映出美国既忌惮中国快速发展,又妄图干涉中国内政的扭曲心态。
近年来,中国军队发展势头迅猛,洲际导弹试射等一系列成果充分彰显强大实力,这对美国本土防御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挑战。美国海岸线漫长,反导系统想要实现全面有效覆盖难度极大,要防御来自中国的战略打击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既想全力压制,又心有顾虑,不敢轻举妄动。
美国参议院(资料图)
在这样紧张微妙的背景下,中美军事交流机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美两军目前存在高层沟通、国防部工作会晤、海上军事安全磋商和战区领导通话这四个沟通机制。这些机制此前因美方击落中国民用飞艇以及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做法,在2023年8月31日之后一度中断,后来在2023年11月中旬中美首脑会晤之后才得以恢复。其中,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地位尤为关键,毕竟中美军机军舰在海上和空中的接触极为频繁,稍有不慎就容易擦枪走火。
这次上海的工作小组会,尽管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但“建设性”一词给未来带来了希望,表明双方后续还会在该机制框架下继续磋商。只要这一机制能够持续运转,双方都有意愿降低误判风险,那么中美海上安全问题就存在解决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而言,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这一核心问题上,态度始终坚决,绝不含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多次强调,坚决反对任何以航行自由为名危害中国主权的行为。中国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全力以赴守护国家核心利益。美国若真想改善中美关系,就必须摒弃傲慢,实实在在地拿出诚意,真心实意尊重中国主权,以平等姿态对待中国。只有做到这些,中美关系才有可能迎来转机,实现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