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介绍过了,拜伯尔斯率领的马穆鲁克骑兵打败了不可战胜的蒙古铁骑,拯救了伊斯兰世界。在解除了东部威胁之后,拜伯尔斯在继萨拉丁之后再一次发动了“武力吉哈德”行动。
然而萨拉丁的目标只是为了收复耶路撒冷,对待中近东的基督徒则相对比较宽容。和萨拉丁相比,奴隶出身的拜伯尔斯有着更强烈的宗教狂热,所以他发动武力吉哈德的目的不仅仅是收复圣城,也不仅仅是占领十字军的土地,而是要将基督徒彻底从中近东地区驱逐出去,恢复到第一次十字军之前的格局。

从1261年开始,拜伯尔斯就加紧了对十字军国家的攻势,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攻克了凯撒利亚、海法、阿苏夫、雅法等多个重要的基督徒控制的海港城市。1268年,拜伯尔斯攻陷了安条克城,仅次于耶路撒冷王国的第二大十字军政权灭亡,与之相邻的的黎波里伯国也危在旦夕。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路易九世发动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也是西欧发起的第八次大规模东征,然而他的这次东征进攻地点却选择了远在圣地以西千里以外的突尼斯,在坚持了几个月后,最后的结果是路易九世病死,十字军拿了突尼斯人的战争赔款后就匆忙撤兵了,可以说对中近东的十字军国家毫无影响和帮助。

路易九世
除了路易九世率领的法国十字军外,当时还有一支规模小得多的英国十字军前往了突尼斯。这里有必要对这位爱德华王子做下简单介绍。因为约翰王和其子亨利三世在位时期,英格兰要不处于和法王的争斗之中,要么就处于国内贵族叛乱的内战之中,所以错过了好几次东征。
到了亨利三世在位的后期,英格兰内部总算稳定了下来,所以在路易八世着手准备第八次十字军时,英格兰也决定加入东征,响应号召的不是亨利三世,而是他的儿子爱德华王子。

这个爱德华王子长得仪表堂堂,身材高大,远高于当时的平均身高,所以有了“长腿”的绰号,他本人自幼也深谙骑士战斗技巧,作战勇猛,战斗力强悍,在英国内战过程中多次率领王军大败议会叛军,可谓是亨利三世统治末期的英国王室的中流砥柱。然而他更希望自己能在千里之外的圣地与异教徒作战,成就一番能和叔祖父狮心王理查一样的英雄事业。
除此之外,爱德华参与十字军还有另外一个现实目的。1265年,爱德华率领的王军在伊夫舍姆战役大败议会军,战败的贵族躲到了教堂寻求庇护,然而爱德华却毫无顾忌地将他们杀死,不但违背了当时不杀贵族的惯例更是触怒了上帝,受到了教会的谴责,所以他想通过这次东征洗刷自己犯下的罪过。

由于担心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可能会受到在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的袭扰,所以爱德华率领的英格兰十字军先是登陆到诺曼底,然后穿越法国全境到达南部港口马赛,再从那里启程前往威尼斯。
当爱德华率领的英国十字军到达威尼斯时,路易九世已经病死,法国十字军和突尼斯人讲和了,第八次十字军草草结束,法国人返回了西欧,而爱德华决定继续东征,前往更东边的中近东,驰援那里的受马穆鲁克威胁的十字军国家,这就是第九次十字军东征。
因为和前面几次十字军相比,这支英国十字军规模小得多,大概只有1000多人,所以很多人并不把这次十字军单独列出来,而是把它当作第八次十字军的一个延续。我觉得这次小规模的东征所取得成果比第八次十字军更大,所以单独拿出来讲一讲还是有必要的。

当爱德华到达圣地时,拜伯尔斯正在围攻的黎波里伯国,当他得知英国十字军到来的消息时,便和的黎波里伯国签订了十年的停战协定,率军攻向了阿克城。爱德华的到来挽救了命悬一线的的黎波里伯国,然而他的兵力太少,只有250名骑士和1000名步兵,不足以同强大的马穆鲁克相抗衡,于是他决定同东边的蒙古人结盟。
简单说下蒙古的情况,1260年在阿音扎鲁克战役败于马穆鲁克后,西征主帅旭烈兀东返回到波斯,1264年旭烈兀被蒙古新大汗忽必烈封为伊尔汗王,就这样一个名义上臣属于元朝的蒙古汗国——伊尔汗国在西亚出现了。次年,旭烈兀去世,其长子阿八哈继承汗位。
爱德华遣使出使伊尔汗国,寻求结盟共同对抗马穆鲁克。在等待结果期间,他率兵同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一道对马穆鲁克的据点展开了攻击,尽管行动对敌人造成了损失,但也有不少英格兰士兵因为穿着沉重的盔甲死于中近东的酷暑之中。

然而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爱德华的弟弟兰开斯特伯爵艾德蒙率领新的一波英国十字军前来增援,一道而来的还有塞浦路斯国王率领的十字军。
另一方面,在考虑了几个月的时间后,蒙古人同意和十字军结盟,并在1271年10月率军袭击叙利亚的阿勒颇。
然而蒙古人陷于同土耳其人的作战,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增援十字军。拜伯尔斯发动反攻,很快就把蒙古人击退。然而拜伯尔斯依然对蒙古人十分警惕,不敢过分分散自己的力量,缓解了十字军的紧张压力。
在击退蒙古人后,拜伯尔斯将目光投向西方,他明白要想彻底清除中近东的基督教势力,必须切断西欧和中近东的海上通道,而塞浦路斯岛是增援十字军的中转站。

拜伯尔斯临时建造了一支庞大的舰队企图登陆塞浦路斯岛,破坏十字军的后勤基地,然而从第一次十字军开始地中海一直控制在以威尼斯人、热那亚人、比萨人等为代表的意大利城邦国家手中,穆斯林的海上实力比较弱小,中近东的十字军国家可以源源不断获得从西欧来的兵力和资金支持,这是十字军国家能够在中近东屹立两个世纪而不倒的主要原因。
毫无海战经验的穆斯林舰队再一次被意大利人和圣殿骑士团所击败,然而塞浦路斯国王担心招致马穆鲁克更猛烈的报复,便停止了向十字军的增援,拜伯尔斯的战略目的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也算是达到了。

这样一来十字军再次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困境,而此时爱德华也发现圣地的情况远比他在英格兰时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此时在中近东的十字军国家版图已大幅缩水,然而在这不大的土地上,各个势力之间还相互掣肘,矛盾重重,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比萨人为了争夺商业利益大打出手,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也互相看不上眼,更为甚者很多意大利商人为了赚钱根本不顾及教皇的禁令,明目张胆地和穆斯林做生意,偷偷地把西欧产的优质武器铠甲卖给穆斯林军队。
爱德华明白以如今的情况根本无力与强大的马穆鲁克相抗衡,不但耶路撒冷没法收复,如今仅存的十字军领地能否保住都是个未知数。
爱德华开始寻求与拜伯尔斯的和谈,经过艰苦的协商,双方于1272年签署了一份有效期为10年10个月零10天的停战协定。

艾德蒙王子在协议签订后不久就动身返回了英格兰,爱德华则决定留下来观察合约的有效性。然而在停战后的次月,爱德华就遭到了刺客的暗杀,尽管他在反击中杀死了这名刺客,但他本人也被淬毒的匕首重伤。后来是他的妻子埃莉诺(一说是他的朋友格朗松)将毒液从伤口中吸出,才保住了爱德华一条命。
关于是谁派出的刺客,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拜伯尔斯派出的,有的说是一个叫拉姆拉的埃米尔派出的,还有一种说法说刺客是由“山中老人”哈桑派出的阿萨辛杀手。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让爱德华认识到圣地是个是非之地,于是在1272年9月爱德华离开圣地,返回西欧,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归国途中,他得知了父亲的死讯,1274年爱德华回到英格兰,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第九次十字军之后,无论教皇怎么号召,西欧都没有人再组织十字军,而在圣地的十字军国家仍然争斗不休,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第九次十字军结束后20年后,马穆鲁克攻灭了的黎波里和耶路撒冷这两个仅存的基督教政权,持续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