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为毛主席所取,投身革命无怨无悔,毛泽建用生命谱写壮丽战歌

思行说历史故事 2024-10-30 19:58:51

1928年寒冬腊月,不只组织遭到破坏,她和丈夫的身份也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彼时,她已怀有身孕,即将临产。别人劝她赶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休养,她婉言谢绝,与丈夫搬到一个小山沟中,躲藏数日,到底还是落入敌人手中。

敌人知道她的“身份”,非常兴奋,谋划着要从她身上撬出组织的机密。但敌人低估了她的坚定,就算他们使出再多手段,也没能让她垂下自己高贵的头颅,示弱服软。

不久,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她的丈夫已遭敌人毒手,壮烈牺牲。那一瞬间,一贯坚强的她只觉眼前一黑,整个人便失去意识。

再一次醒来,丈夫的姐姐陈淑元紧紧搂着她,轻轻擦掉她脸上的泪痕,安慰她道:“菊妹子,你莫怕,小芬牺牲了,可我还在,我会照顾你和孩子的。”

她将脑袋埋在陈淑元的怀中,喃喃道:“我为菊兄感到骄傲……只是遗憾,他没能见到自己的孩子……”

在组织积极营救下,她和陈淑元很快重获自由。同志们想要抬着已处于临产期的她一起撤退,她担心给大家带来麻烦,坚决不同意。

无奈之下,同志们只好将她安置在一个老婆婆家中,拜托老婆婆与陈淑元照顾她。数日后,她生下一个男孩,给孩子取名“艰生”。

可惜的是,小艰生未能长大成人,仅几个月便不幸夭折。接连丧夫丧子的打击,让她非常痛苦,可她没有放任自己沉沦在悲恸中,反而很快重新振作,继续投身革命工作。

又过了一阵子,她再一次落入敌人手中。敌人对她施以严刑酷打,企图让她屈服。但她始终咬紧牙关,无论敌人问什么,她都是一句话:“无可奉告”。

敌人无计可施,又从不知那个犄角旮旯拖出一个叛徒,叫其去“劝降”。叛徒在她面前大放厥词,讲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她当场破口大骂,怼得叛徒哑口无言,灰溜溜逃走了。

某天,自知生存希望渺茫的她要来纸笔,给陈淑元写了一封遗书,告诉陈淑元,别为她的牺牲而伤怀,只要革命能成功,流再多血也无憾,届时,她们还会在九泉下开庆祝会!

她将信交给一位婆婆,拜托她设法交给陈淑元。

与此同时,新县长鲁庆煊到任。鲁庆煊与她有旧怨,为了泄恨,也为了向上级邀功,装模作样打算“审问”她。不料反而在堂上被她说得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1929年8月某天,敌人将她从监牢里带出来,把她推向刑场。鲁庆煊得意洋洋望向她,假惺惺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

她冷笑着回答“有”,不等那鲁庆煊反应,即猛灌一口敌人给她送上来的酒水,尽数吐到鲁庆煊身上。鲁庆煊猝不及防,被喷了一身,整个人立马气到颤抖,指着她大喊“行刑!行刑!”

她哈哈大笑,面向围观群众,高呼:“打倒鲁庆煊!革命必将胜利!”

随即从容赴死,年仅24岁。

她就是毛主席的堂妹,毛泽建。

生于1905年的毛泽建比毛主席小十几岁。她的父亲毛尉生身体不好,常年病卧在床;母亲虽勤劳,可患有眼疾,导致家境相当窘迫,险些养不起彼时只有一个乳名“菊妹子”的毛泽建。

幸而,毛主席的父母伸出援手,把毛泽建接到自己家照顾,才使得毛泽建有了活下去的可能。

但好景不长,1919年,毛主席的母亲病故;转年,他的父亲也去世了。14岁的毛泽建再一次无依无靠,被迫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被经济愈加拮据的亲生母亲送到某个肖姓人家当童养媳。

毛泽建从小性格倔强坚强。有一回,家里来了土匪,土匪见只有她一个小孩子在,就想逼她说出贵重物品的收藏处,可毛泽建宁愿被土匪打到鼻青脸肿,也不肯吐露半个字。土匪又不敢真的制造命案,只能悻悻离开。

到了肖家,肖家人对毛泽建十分不好,不仅把她当成奴仆使唤,而且眼睁睁看着饿到昏厥,脑袋磕到灶台上的她,也不施救,就那样任由她满脸鲜血地躺在冰冷地上,直到她自己苏醒,以至于毛泽建的前额留下一个永久性伤疤。

1920年,毛主席与杨开慧回乡动员乡亲们积极参与革命,听闻毛泽建的遭遇,赶忙去到肖家带回毛泽建。

他亲自给堂妹取名“泽建”,答应带毛泽建离开故土,帮助她彻底摆脱肖家折磨。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泽建进入某女子学校读书。她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勤奋刻苦,进步飞速,以优异成绩考入女子学校。

她响应堂兄号召,经常向同学们宣传革命思想,鼓励同学们讨论家国大事,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和喜欢。

然而,这所学校的校长是一个思想保守的守旧派,心地非常阴险。他命令学生不能和劳苦大众同船,只能自己划船过河!毛泽建等同学不满校长的决定,联合起来与校长争论,批判封建礼教,主张“劳工神圣”,因此与校长结下梁子。

校长想出一个昏招,请来一个老和尚给学生们讲什么“四大皆空”,打算用这个方法浇灭学生们的革命热情。毛泽建知道后,立马闯入礼堂,大声质问校长“到底想办学校,还是办寺庙?到底想当校长,还是当主持?”

校长支支吾吾回说:“当然……想当校长,办学校……”

毛泽建步步紧逼:“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请和尚来讲经?莫不是想把我们女生培养成尼姑?”

同学们纷纷响应毛泽建,也问校长“是啊,我们要学知识,不想听佛法”、“我们上学是为了报效祖国,才不是当什么尼姑”……

校长和和尚被学生说得窘迫不已,落荒而逃。

事后,毛泽建带着学生去衙门请命,迫使县长不得不把校长调离女子师范,归还学生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1925年,在堂兄的牵线下,毛泽建和陈芬踏入婚姻殿堂。她跟着陈芬回到他的故土搞革命,从乡亲们口中得知鲁庆煊的恶行!

毛泽建十分气恼,与陈芬商议后,次日便带着大家举着诉说鲁庆煊各种罪状的条幅到街上宣传,并号召群众堵住鲁庆煊家家门,逼迫鲁庆煊出来认罪。

鲁庆煊害怕自己命丧毛泽建之手,只让跟班鲁保六在家应付毛泽建,自己则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毛泽建遍寻不见鲁庆煊,正准备逼问鲁保六时,忽而发现某间杂物房里的异样,原来,那里放着一个没有封盖的棺材。毛泽建走到跟前,左右转转,忽而出声道:“鲁庆煊,我知道你在里面,你若不出来,我就把棺材封死啦!”

鲁庆煊果然马上出声,颤抖着求饶:“别别别,女侠,我出来,出来!”

在毛泽建等人要求下,鲁庆煊不得不承担起安葬被他迫害致死的无辜百姓的安葬费用,并赔偿家属300块。

1927年,毛泽建和肖觉先等人集合各方力量,在秒溪山组成游击队。敌首钟亚阶数次败在毛泽建手上,对毛泽建憎恨不已。

某天,他收到情报,说毛泽建正带队在某松林煮饭,当即带着一队人员打算突袭毛泽建。谁知,当他来到松林后,却发现自己中计了!

可一切都晚了,毛泽建布置的天罗地网把钟亚阶一行人尽数围困其中,成功剿灭敌人。

同年,毛泽建转移到衡山县,与陈芬重聚。夫妇二人联手和敌人斗争,让敌人对他们无比怨恨。

可以说,毛泽建从未辜负堂兄对她的期许,一生都坚定走在革命正确道路上,即便牺牲自己,也无怨无悔,与丈夫陈芬用他们年轻的生命,谱写一曲壮丽战歌!



参考资料:

《“衡山朱凤”——毛泽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