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婚,却将母爱送入千家万户,林巧稚:最爱听婴儿第一声啼哭

思行说历史故事 2024-11-10 20:02:50

1960年,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她在有关人员的邀请下,坐上前往庐山的小汽车。汽车很快抵达目的地,尚未停稳,明显早就等候在外的周总理便几步上前,向她伸出一只手,解释道:“一路辛苦了,我暂时回不了北京,只能麻烦你来了。”

虽然,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见到周总理,可心底还是有一点点紧张。周总理看出她的拘谨,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和她聊了几句庐山的风景,让她逐渐放松下来。

二人边走边说,不一会儿就进入会客厅。邓颖超在护士的搀扶下,缓步过来和她打招呼。她扶着邓颖超落座的同时,周总理亲自为她倒了一杯清茶。

三人又闲聊了几句,周总理话锋一转,对她道:“以前,我们从未与你细聊过,是我们对你的关系不够。”

她赶忙摇头道:“不不,您的工作那么忙碌,有很多家国大事需要您去处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医生,怎能给您添麻烦呢?”

周总理笑笑,夸奖她道:“你为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做了很多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壮年,而今依然在无私贡献自己的晚年,我们必须感谢你……我和小超对你的关心不够,可你也要自己关心自己啊。”

她听出周总理的潜台词,感激地点点头,连连表示自己记得了。

那天,她和周总理夫妇说了很多话,到太阳下山也没止住话头,又和周总理夫妇吃了一顿便饭,这才起身准备告辞。

临出门前,她坦诚告诉周总理:“您送我的咖啡,我分享给了科里的同事,它的热量高,大家都很需要,也很感谢您。”

周总理满意地表示她做得对。

她扭头看向邓颖超,幽默续言:“可您送来的鲜花,我就舍不得分给别人啦!”

周总理夫妇二人都笑了。

之后,周总理亲自将她送上车,再三鼓励她,一定记得向中医学习,要中西结合,创造出更适合中国的新医学、新药学。

看着周总理如兄长一般,慈爱信任的面容,她的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自己和周总理夫妇的初识。

那是10年前的事情,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每天来看病的人很多,她非常忙碌。某天,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的夫人带着一个年轻女孩,敲响她的诊室大门。

她打量了一眼对方朴素服装,又看看她们放在桌子上的“特等号”,好心提醒她们,自己也看普通门诊,日后再来,就别挂更贵的“特等号”了。

对方笑笑,好脾气地表示自己知晓了。

从和对方的交流中,她得知,对方曾有过一个孩子,但孩子不幸夭折了。虽然她一生没有结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理解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对对方生出同情之情,尤其在得知对方因为打仗、行军,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孩子,她更佩服尊敬对方了。

她仔细为对方做了检查,希望自己能帮助她消除病痛。

送走对方后,她的同事凑到她跟前,小声问她知道刚刚来得那位病人是谁吗?她茫然地摇摇头。同事无语片刻,揭露答案道:“那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邓大姐啊!”

她立马惊讶去翻病历,果然在上面看到“邓颖超”的名字。

第二天,一通电话打到她的办公室,向她道谢,打电话的人正是邓颖超。

因为这个契机,她和周总理夫妇慢慢熟悉起来。

而她就是我国知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的林巧稚幸运拥有一位开明的父亲,并未由于她是女孩,便忽视对她的教育,反而从小像教她哥哥那样,认真培养她。

5岁是林巧稚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那年,她失去她的母亲,她不知道母亲被什么夺去鲜活生命,只一直记得那种痛苦。懂事后,她曾追问嫂嫂和大姐,母亲到底因什么而离开她们?嫂嫂和大姐告诉她,母亲是子宫大出血而去世的,那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有限,特别是妇科方面,诸如此类的病症夺走太多妇人的生命。

她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默默下定决心,将来她也要当一个医生,帮女同胞们做点儿有用的事!

1927年,学习成绩优异的林巧稚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父亲将她叫来,耐心问她日后有什么打算?林巧稚毫不犹豫告诉父亲,她要报考协和医科大学。

父亲愣了,没想到女儿的回答居然是这个。

很多年后,林巧稚坦言,自己想当外科医生,不仅和母亲有关,也和自己的中学校长有一定关系。某天,校长看着正在织发网的林巧稚,突然称赞她的手很灵巧,说她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

校长的话,在林巧稚的心上留下深刻印记,她忽然就萌生出要当外科医生的念头。

但,那是一个对女子非常苛刻的年代,一个姑娘,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实在太难了。

譬如正好在旁侧的继母,就在听完林巧稚的话后,帮丈夫问出一个问题:“医科大学要读8年书,且不说昂贵的问题,就说你自己,你现在已经年过20了,再上8年学,以后毕业怎么嫁人啊?”

林巧稚不假思索回道:“那我就不嫁人了呗!一辈子都不嫁人了!”

父亲拗不过林巧稚,只好同意女儿去上海考试。

谁知,考场上又有变故发生。一名考生不知为什么突然晕倒,正在答题的林巧稚听见监考老师的求救,当即放下笔,去照顾那名女生,导致她的考卷没能全部作答。

不过,对考试结果并不报任何希望的林巧稚,还是去了看成绩。结果,却在录取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林巧稚惊讶极了,经过询问才知,是监考老师觉得她具备一名医生的优良品格,专门帮她求情,让学校破格录取她!

林巧稚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8年漫长时光中,始终保持勤奋刻苦的作风,用自己的成绩向世人证明,女子也能学医,也能不输给任何男医学生!

学成毕业,她又得到去英国进修的机会。再一次回到华夏,战争让林巧稚被迫失去稳定工作。可林巧稚从未放弃治病救人的志向,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到外面抢救同胞。

有一回,她听说有个困难家庭请不起医生,打算放弃家中难产的产妇后,急忙连夜找到那人家,毛遂自荐说她或许有办法保住产妇和孩子的性命。那家人商量片刻,答应了。

林巧稚当即展开急救措施,费了一番功夫,保住那对母子的生命。

产妇的家人十分感激林巧稚,又是烧水做饭,又是往林巧稚怀里塞东西,林巧稚一一拒绝,不仅没有收取任何出诊费用,而且将身上所有钱都交给产妇的家人,叮嘱他们去给产妇买营养品补一补身体。

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回到协和医院工作。

某天,有一位孕妇哭泣着来寻林巧稚,道是她之前怀了几次,都没能保住,现在好不容易又怀了,希望林巧稚帮帮她,保住这个孩子。

林巧稚一边耐心安抚孕妇,一边为她做了详细检查。在林巧稚的照料下,孕妇顺利生下一个漂亮的孩子。

可不知道是妈妈的体质不好,还是怎么,孩子从生下来,就高烧不退,整天啼哭个不停,叫人特别心疼。林巧稚将孩子抱到自己身边,小心翼翼替孩子按摩一会儿,成功哄睡孩子。

她担心惊醒孩子,就一直让自己的一根手指被孩子攥住的姿势,不敢动一下。

小护士心疼她,主动要求帮她抱一抱孩子,让林巧稚能去吃口热饭。林巧稚摇摇头,表示孩子睡不安稳,自己还不饿,换人会吵醒孩子,而这个孩子,只要睡得好,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年纪渐长后,林巧稚的身体也慢慢变得不好,可她依然未曾离开工作岗位,坚持每天到医院看看产妇和病人们。

1978年,带团访问欧洲期间,林巧稚由于过度劳累,病倒了。虽然后来勉强痊愈,但她的一只手却再也不能动了。

然而,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每天去医院坐诊,在助手的协助下,为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82年,林巧稚的病情突然恶化。转年,4月末一个早晨,陷入弥留之际的林巧稚突然清醒片刻,口中不停呼喊着“产钳,快拿产钳来!”

守护在她病床前的人们知道,她肯定又梦到她的工作。

果然,不一会儿,林巧稚再次笑着喃语:“一个大胖娃娃,好好好,一晚上接生3个,全是胖娃娃!”

这是林巧稚留给人世间的最后话语,也是她一生真实写照。

她曾说过,她这一生最爱的,便是婴儿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啼哭,那预示着婴儿的健康!

她如自己所言,一辈子不曾结婚,一辈子不曾有自己的孩子,可她却把自己那份伟大的母爱,送入千家万户,让无数个和她一样的女性,拥有成为妈妈的资格!

她钦佩周总理高尚无私的品格和精神,但实际上,她也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和钦佩的拥有无私奉献品格和精神的榜样!



参考资料:

《周总理与“东方圣母”林巧稚》

《林巧稚:落入凡间的天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