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釜底抽薪切断援乌,欧洲“接棒”遭遇能力困境

柳暗花聊国际 2025-03-07 22:12:06

当泽连斯基结束华盛顿的"空手而归"行程时,乌克兰危机迎来戏剧性转折。特朗普单方面宣布暂停所有对乌军援,价值超10亿美元的防空导弹和弹药运输戛然而止。这一决定不仅暴露美欧战略裂痕,更将欧洲推入政治信誉与军事能力的双重考验——法德主导的"局部停火"倡议遭俄方冷拒,暴露出欧洲自主行动的结构性短板。

特朗普政府此次断供绝非临时起意。白宫内部文件显示,早在2023年12月,国家安全委员会便制定"以压促和"路线图。五角大楼数据揭示关键矛盾:美军库存的155毫米炮弹已降至30天战争基本储备线,而乌克兰日均消耗量达6000枚。这种消耗速度迫使美国在亚太威慑与欧洲安全间做出抉择。

泽连斯基的华盛顿之行本欲推动《关键矿产保障协议》,该文件允许美国企业优先获得乌克兰锂矿开采权。但在3月2日的闭门会议中,特朗普直言"美国不是慈善机构",要求基辅在顿巴斯领土问题上展现灵活性。这种将地缘利益与商业利益捆绑的策略,引发乌克兰代表团强烈反弹,最终谈判破裂。

面对权力真空,欧洲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英国牵头成立"伦敦集团",13国承诺维持每年50亿欧元军援。但现实数据令人警醒:欧盟弹药产能仅达承诺供给量的43%,德国军工巨头莱茵金属承认,120毫米坦克炮弹生产线要到2025年才能满负荷运转。更严峻的是,乌军现役的450套"海马斯"系统中,87%依赖美制GPS制导模块,欧洲尚无替代方案。

马克龙提出的"一月停火"测试遭普京断然拒绝,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嘲讽这是"幼儿园级别的外交试探"。军事专家指出,俄军当前控制着卢甘斯克92%区域,此时停火等同巩固战果。欧洲的倡议既缺乏筹码支撑,又暴露战略协调不足——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公开质疑停火时机,东欧国家则担忧俄军借机重组攻势。

失去美援的冲击立竿见影。乌军总参谋部内部简报显示,东部战线日均炮弹消耗量已从8000枚锐减至2500枚,部分机械化部队被迫转入静态防御。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情报体系:美军提供的卫星侦察和电子战支持占据乌军情报源的73%,这些能力缺口短期内难以弥补。

欧洲的替代方案显得杯水车薪。爱沙尼亚承诺捐赠的12门FH-70榴弹炮实为1980年代封存装备,西班牙运送的"豹2A4"坦克缺乏热成像仪等关键部件。波兰虽宣布加快弹药生产,但其新建的152毫米炮弹生产线与乌军主要使用的北约标准不符。这种"错配支援"暴露出欧洲军工体系的碎片化困局。

莫斯科敏锐捕捉到西方的裂痕。俄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4日表态,愿意在"现实条件"下重启谈判,但坚持要求北约书面保证停止东扩。这种看似让步的姿态实为分化策略——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民调显示,42%的德国民众支持冻结冲突,较半年前上升17个百分点。

美国的战略收缩正在重塑全球安全架构。日本突然宣布加速对欧弹药出口,试图填补防务真空;土耳其则趁机推进黑海运粮协议修订,谋求提升区域影响力。在这些变化中,乌克兰危机已从局部冲突演变为多极博弈的试验场,各方都在为后美国霸权时代布局落子。当欧洲在能力与野心的夹缝中挣扎时,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0 阅读:0

柳暗花聊国际

简介:柳暗花聊国际,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