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光
他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年仅10岁的他被霍去病带去长安生活。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
然而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光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都说伴君如伴虎,但是霍光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作为职场人,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不犯错误是有多难,还是在帝国中央任职,但是他却做到了,可见他的本事非同寻常。
汉武帝临终前,他接受遗诏作为辅政大臣之首辅佐汉昭帝。汉昭帝继位后,霍光与另外两位辅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争权,最终霍光挫败上官桀等拥立燕王刘旦的计划,从此得以专擅西汉朝政。汉昭帝在霍光辅佐下,遵循武帝法度,缓和与匈奴的关系,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轻徭薄赋,使得被汉武帝透支的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汉昭帝去世后,霍光先是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27日后以行为“淫乱”、危及社稷为由将其废黜,改立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继位后,霍光继续保持朝政,霍家一族极为显贵,他的女儿更是成为了汉宣帝皇后。
霍光去世后,谥号宣成,陪葬在汉武帝的茂陵,葬礼规格仿照相国萧何旧例,后来更是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
2、王莽
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为人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以德行著称。凭借王家这个大后台,他从黄门郎做起,后来一直做到了大司马。虽然他在汉哀帝继位后,一度被其他外戚家族逼迫辞职,但是很快他在汉哀帝去世后,在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重新把持朝廷。
随后,王莽开始诛杀异己,广植党羽,随后更是代汉自立,建立新朝。
3、窦宪
他是东汉窦融的曾孙,他的妹妹是汉章帝的皇后,他是典型东汉外戚,但同时他也是东汉的权臣、名将,勒石燕然的典故说的就是他。
他一开始只是郎,后来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有权有钱的他仗势欺人,竟然以低价强买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田园。
在他的妹妹当上太后以后,他更加骄横,更是派人刺杀皇族都乡侯刘畅,他也因此坐罪下狱。
然而窦宪毕竟朝中有人,于是他请求让他带兵攻打北匈奴赎罪,最后得到同意。于是他出兵攻打北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全歼了北单于主力,这一战彻底打垮了北匈奴,并在燕然山刻碑记功。
窦宪因为北伐匈奴的大功被朝廷,拜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窦宪好了伤疤忘了疼,他又开始飘起来了,从此更加骄横跋扈。窦宪父子兄弟并居高位,窦宪更是在朝廷安插心腹,把揽朝政。
公元92年,窦宪的党羽邓夫人、郭举竟然想要谋杀汉和帝,汉和帝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他就特意召窦宪回洛阳,然后发动政变捕杀了邓夫人、郭举等一伙人,同时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并将他遣返于封地。窦宪以及他的兄弟到封地后,都被朝廷迫令自杀,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4、梁冀
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外戚和权臣,他的父亲梁商在顺帝时任大将军,而他的两个妹妹都是皇后。梁冀从最初担任黄门侍郎,一路升迁为大将军的职位,期间他先后扶持了三位皇帝登基,执政长达二十多年。由于皇帝年幼,毫无权利形同傀儡,梁冀几乎独揽大权,朝中所有重要事务都由他决定。
其中,汉质帝因不满梁冀的专横,曾当面斥责他为“跋扈将军”。梁冀因此怀恨在心,就胆大妄为毒杀了质帝。随后,他又从皇族中挑选了一个十五岁的刘志即位,即汉桓帝。梁冀继续通过操纵太后掌握朝政,然而汉桓帝隐忍多年,最后与中常侍单超等共谋诛灭梁氏,梁冀被迫自杀,梁家满门老少皆被斩首!
5、何进
何进出身屠户,早期也是社会底层的一员。后来他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入宫,成了何皇后,很受汉灵帝的宠爱。
何进也因为这层关系,汉灵帝就先后让他任职郎中、颍川太守、侍中等职位。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何进更是被汉灵帝拜为大将军,坐镇京师,
汉灵帝去世后,何进一度粉碎了中常侍蹇硕拥立皇子刘协的图谋,从此控制了东汉朝廷大权。但由于东汉的宦官势力强大,何进为了进一步掌权,决定彻底铲除他们,就听从了手下袁绍的意见,召集地方军阀董卓来谋诛宦官势力。
事情败露后,中常侍张让等人决定先下手为强,便埋伏在宫中将何进除掉了。何进死后,官僚世族袁绍等又大杀宦官,持续百年的外戚同宦官的斗争至此最终结束。但身拥强兵、骄纵跋扈的地方军阀董卓也已到京,从此皇帝被挟制于董卓之手,地方诸侯起兵讨伐董卓,随后诸侯之间开始割据混战,东汉王朝也就名存实亡了。
6、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兵法,早年以孝廉入仕,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逐渐在东汉朝廷崭露头角。
董卓进京后,祸乱朝政,地方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天下大乱。曹操在陈留起兵,在诸侯混战中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北方最强的对手袁绍,此后他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阀之一。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他利用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征讨不臣,同时逐步削弱汉室的实际权力,为自己日后建立曹魏政权铺平道路。曹操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屯田制、唯才是举等政策,有效地恢复了北方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晚年,曹操被封为魏王,但他始终未称帝,而是将这一任务留给了其子曹丕。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终年66岁。同年,曹丕篡汉自立,建立曹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7、杨骏
杨骏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他是西晋初年的重要权臣,他因外戚身份而崛起,最终因权力斗争被杀。
杨骏出身于弘农杨氏,这是一个显赫的士族家族。他的姐姐杨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任皇后,因此杨骏凭借外戚身份进入权力核心。杨艳去世后,杨骏的侄女杨芷被立为皇后,进一步巩固了杨氏家族的地位。杨骏因此得以在朝廷中担任要职,逐渐掌握了实权。
晋武帝司马炎晚年怠于政事,沉迷享乐,朝政逐渐被外戚和宠臣把持。杨骏作为皇后的叔父,深得武帝信任,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录尚书事,成为朝廷中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
晋武帝去世后,其子司马衷(晋惠帝)即位。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处理朝政,杨骏趁机独揽大权。他被任命为太傅、大都督,总揽朝政,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
杨骏在掌权后,虽然试图通过改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他的许多举措却适得其反。他排斥宗室和其他大臣,导致自己在朝廷中逐渐孤立。此外,他缺乏政治远见,未能有效应对潜在的威胁,尤其是对宗室势力的低估,最终酿成了悲剧。
公元291年,楚王司马玮联合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晋发动政变,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入洛阳。杨骏措手不及,仓促应战,最终兵败被杀。他的家族也遭到清洗,杨氏一门几乎被灭族。
8、杨坚
杨坚出身显赫,是东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代孙子,其父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他十四岁任功曹,十五岁因父功被任命为散骑常侍等职,十六岁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北周武帝建德二年,其长女杨丽华成为皇太子妃,杨坚地位进一步提升。
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宣帝宇文赟即位,杨坚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但宇文赟对杨坚十分忌惮,杨坚为自保请求出任亳州总管。
然而这时候宇文赟突然病危,因杨坚是皇后之父,郑译、刘昉假传诏书让杨坚进宫辅政。周宣帝病逝后,周静帝即位,杨坚任假黄钺、左大丞相,总领百官。当权后,他更改周宣帝的严苛政令,赢得人心。
相州总管尉迟迥因不满杨坚专政起兵,宇文胄等人也纷纷响应,杨坚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平定了叛乱。同时,杨坚清除了宇文宗室等鲜卑族中的反动力量,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不久,杨坚被晋为大丞相、相国,封王,后接受九锡礼仪。
公元 581 年,杨坚接受周静帝禅让,代周建隋,改年号开皇。
9、杨国忠
他出身寒微,早年生活困顿,曾以赌博为生,品行不端。然而在其堂妹杨玉环被唐玄宗纳为贵妃后,杨国忠凭借外戚身份迅速进入朝廷权力中心。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唐玄宗信任,逐渐在朝中崭露头角。
天宝年间,杨国忠通过巴结权臣李林甫,得以在朝廷中步步高升。他先后担任监察御史、户部侍郎等职,逐渐掌握了财政大权。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接任宰相,成为朝中最具权势的人物。他利用职权大肆敛财,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导致朝政日益腐败。
杨国忠担任宰相期间,独揽大权,肆意妄为。他通过操纵财政、增加赋税等手段,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激化。他还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族谋取私利,生活极度奢靡,甚至公然贪污国库财物。
在政治上,杨国忠排除异己,打压忠良。他诬陷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及其支持者,导致朝廷内部矛盾加剧。此外,他还对边疆将领进行打压,尤其是对安禄山的猜忌和排挤,最终激化了安禄山与中央的矛盾。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安史之乱,率军南下直逼长安。杨国忠作为宰相,应对无方,导致叛军势如破竹。756年,唐玄宗在杨国忠的建议下,仓皇逃离长安,前往蜀地避难。行至马嵬驿时,随行将士因不满杨国忠的专权和腐败,发动兵变,杨国忠被愤怒的士兵乱刀砍死,其家族成员也大多被杀。
10、贾似道
贾似道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贾涉为制置使。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一度饮酒赌博、不务正业。后因父亲恩荫任嘉兴司仓。绍定四年,其姐贾氏被宋理宗选入宫中封贵妃,他也随之平步青云。端平元年,贾似道任籍田令,嘉熙二年,经廷对后升为太常丞、军器监1。
淳祐年间,贾似道历任宝章阁直学士、京湖安抚制置使等职。宝祐六年,蒙古南下,忽必烈进攻鄂州,贾似道领兵驰援。宋军守卫战艰难,贾似道暗中求和遭拒,恰逢蒙哥死于钓鱼山,忽必烈急于北返争位,贾似道再次请和,约定称臣纳币。元军北撤时,贾似道攻断浮桥,杀元军百余人后,竟上表称元军已被肃清,宋理宗以为他有再造之功,封其为少傅、右丞相。
权倾朝野,专权误国:景定五年宋理宗逝世,宋度宗即位,贾似道因拥立之功被任命为太师。宋度宗对他极为尊崇,称其为 “师臣”。贾似道权倾内外,排斥异己,文天祥等正直大臣遭排挤。他推行公田法、推排法等,虽初衷为解决财政等问题,但在实施中损害众多利益,引发不满。还大量发行楮币,导致货币贬值。在军事上,他逼反刘整,又对襄阳之围未有效救援,致襄阳失守,南宋防线被突破。
咸淳十年宋度宗逝世,宋恭宗即位,元军攻破鄂州逼近临安。贾似道遣使者议和遭拒,后在前线失败后逃往扬州。他因此被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安置在循州。行至漳州木棉庵,被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
高处不胜寒,权臣自古少有善终,毕竟处于权利巅峰的漩涡中,你已经身不由己了,要么往上走一步,直接称帝,但是称帝也有翻车如王莽;要么就是落得个生死族灭,就算是霍光这种生前得到善终,也终究免不了死后家族被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