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府之国在哪里?不只是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

维达说 2023-01-02 11:33:14

良好的生态环境、富庶的农田、悠闲的生活...,说到天府之国,我们不由得想起陶渊明诗中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其实“天府”在古代解释乃是“蓄聚之富,非人力也”,即某地物阜民丰,储藏财富的库府宛若天成,故而以“天府”形容这般人间佳境和乐土。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5处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地方,那么谁才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呢?

关中平原:最早的天府之国

天府是一个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概念,山川形胜,富庶安康;天府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从古至今固守和传承着某种坚定从容的生活态度。除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外,天府还是自上而下,从王朝到大众的文化延伸,在不同的地域中凸现出永恒的中国式基因图像。这7处“天府之土”最早被称誉的便是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渭南,南接秦岭,北接渭河北山,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西窄东宽,东西长约300公里,,东部最宽达100公里,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地势上西高东低,海拔400米左右,经渭河、泾河冲积而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

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泾、渭两河,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为山原、河川所环抱,犹如一座规模庞大的天然城堡,所以关中平原也是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所指正是关中平原。当公元前201年刘邦在洛阳南宫与众大臣商议定都时,张良等人也都力劝刘邦将都城迁往关中,认为关中平原“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同时又是“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这里进可攻,退可守。于是刘邦起驾入关,开始了西汉定都长安的历史。

其实作为一个新王朝,在军事一统山河后,定都代表着新的统治的开始,态势上从“打天下”变为“守天下”,这种攻守变化,要求赋予都城防御能力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重要。而作为关中核心的长安,作为汉朝国都,正是考虑到关中平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地理形势。而且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汉继秦而立,由于大秦开拓的疆域,东面和南面已经频临大海,北面是大漠草原,唯有西面尚有无限可能,定都关中也让大汉的对外开拓重心放在了西域和西南,事实证明这一决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成都平原:称誉时间最久的天府之国

如果说“天府之国”是代表着衣食无忧、幸福安宁的称谓,那么成都平原无疑是认同率最高的天府。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成都平原一直是“少不入川”的“仙游”之地,同样也是农耕时代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国。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四川话称之为“川西坝子”,是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总面积将近2万平方公里 ,是中国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海拔约为60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而且土壤肥沃,遍布紫色土和水稻土,耕种发达,物产丰饶。

此外,成都平原所在的四川盆地,四面关山阻隔,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而成都平原却是坝子、丘陵、河谷自成天地,源自雪山的河水滋养出一片沃土,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又缔造了冷兵器时代的大后方。所以《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当然成都平原的水旱从人,还是得益于都江堰的作用。作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作为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化岷江滔滔江水为滋养沃野的生命之水,经过历代发展,都江堰灌区扇面越发扩大,如今已润泽了60多万公顷的大片土地,让自古水患频频的成都平原,蜕变成为天府之国。“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这首忧患的诗圣杜甫难得的清新之作,亦正是天府之国的真实写照。

太原盆地:表里山河里的天府之国

太原盆地,又称“晋中盆地”,居晋陕盆地带的北部,东依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北起黄寨的石岭关,南至灵石韩信岭,隔霍山口与临汾盆地相接。长约150公里,宽约30~40公里,包括整个汾河中游,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太原以南汾河两岸,阡陌相连,加以有潇河、文峪河较大支流,灌溉方便,土地肥沃,是山西重要的粮食产区,还是明清时的晋商故里,晋剧发源地。

太原盆地属于中部断陷盆地区,后者夹于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等山脉之间,包括了5大盆地,由北向南依次为桑干河流域的大同盆地,滹沱河畔的忻州盆地,以及汾河流域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太原盆地藏在三面大山的褶皱里,山上有雄浑粗犷的北国风光,盆地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就是如此秀外慧中。于是《北齐书》卷四十赞曰:“显祖尝登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

太湖平原:江南水乡的天府之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五代人的俗语,透露的是传统中国人对于天堂的理解。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来世,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苏州、杭州所在的太湖平原。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东海以西,天目山以东,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这处洼地湖荡成群,河川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还有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极为特殊的名称:江南。

太湖作为中国东部近海最大的淡水湖,周围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湖群等250多个较大湖荡,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连接在一起,碧水辽阔、烟波浩渺,自古就有“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之说。再加上土壤肥沃,可发展双季水稻连作的三熟制,便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富庶盛况。所以太湖平原自六朝以来便是皇室和军队用粮的主要来源。

太湖流域密集的水网造就了一个富庶的江南,也造就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江南。还因便利水运,自古就经济发达。

而傍水而居的太湖平原小镇,平静如太古,码头浆房、药铺烟店、酒楼茶馆、小桥石岸,温婉如画。正是太湖赋予了江南这种繁华而不张扬、温柔细腻的内在气质。所以北宋李《寄上孙安抚书》直呼:“嗟乎!江淮而南,天府之国。周世宗之威武,我太祖之神圣,非一朝一夕而得 。”

太湖赋予了江南这种繁华而不张扬、温柔细腻的内在气质。

只是如今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代化发展,太湖平原的耕地不断被挤占,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支离破碎,太湖平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劣势使其在中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不断下降,不过取而代之的是,该地在西方商业文明的冲击下迅速转向,已经成为新的世界商业体系的一部分。

闽南丘陵平原:闽南沿海的天府之国闽南丘陵平原是福建东南沿海的一处平原,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东临台湾海峡和金门诸岛,范围包括厦门、泉州、漳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温21℃,年降水量1100-1700毫米,堪称“闽南大温床”,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三熟,是发展大农业的理想基地。所以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南亚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福建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漳州平原、福州平原、兴化平原和泉州平原。

闽南丘陵平原背山面水,西面由武夷山、玳瑁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组成的一道道后防线,使得福建自古以来便是兵家不争之地,而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其“一分田”的三分之二便集中在闽南丘陵平原,再加上海岸线曲折,拥有众多良港的优势,使得闽南虽然在历史上并不是富庶之地,但天赐的地理位置,却使闽南人面向大海,领改革之先,突破了土地的制肘,让有限的土地变得如花似锦。

漳平市永福镇的樱花茶园

于是明朝屠本在《闽中海错疏•原序》言之:“闽故神仙奥区,天府之国也,并海而东与浙通波,遵海而南与广接壤。”

当然不管是山川险固的关中平原、太原盆地,还是群山环绕的成都平原、闽南丘陵平原,亦或是烟波江南的太湖平原,都只是古人在传统视野里对有着巨大人口承载力和富饶物产之地的肯定,但勤劳中国人辛勤耕耘的并非只有这五处水土,幅员辽阔的中国肯定还存在着别的能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那么这些新的天府之国是哪里呢?你有答案吗?这个下期再叙。

上期回顾:湖广填四川:天府之国的复兴之路,四川盆地的涅槃重生

备注:本文是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0 阅读:253
评论列表
  • 2023-01-03 14:29

    好文章!内容祥尽,图文并茂[点赞]

    维达说 回复:
    感谢关注,一家之言,与君共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