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子治脑梗后遗症,几天就外出散步,化解头晕、肢体麻木无力

张张科普 2025-03-07 07:20:3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王大爷,68岁,退休教师,脑梗后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走路需要拐杖,说话不清,家人抬着来我诊所。可用了我这张祖传方子后,短短几天,老人家就能搀扶着出门散步了!

脑梗塞,医学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残性疾病。西医称之为脑动脉堵塞,血液不能正常流通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在中医看来,这是"中风"的一种表现,多因气血瘀阻、痰浊阻络所致。

王大爷来诊时,整个人精神萎靡,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一瘸一拐,嘴角歪斜,语言不清,典型的"内风"之象。我把脉时发现:脉象弦滑,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舌体偏左。这是肝阳上亢,痰瘀阻络的明显表现。

老祖宗讲:"中风之后,通则不痛"。脑梗后遗症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同时要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我开了一张古方加减: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牛膝12克、川芎10克、桑寄生15克、白芍15克、赤芍12克、丹参15克、葛根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怀牛膝15克、全蝎6克、地龙10克、甘草6克。

这个方子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石决明潜阳降火;川芎、丹参、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白芍、赤芍养血柔肝;桑寄生、牛膝强筋壮骨;全蝎、地龙搜风通络;葛根解肌舒筋;甘草调和诸药。

记得我在湖南农村行医时,当地老乡称脑梗后遗症为"半边风"。湖南气候潮湿,当地人喜食辛辣,正所谓"无辣不欢",这种饮食习惯加上湿热之地,极易导致肝阳上亢,痰湿内生。

王大爷第一剂药喝下去,当晚就觉得右侧肢体麻木感减轻,第三剂后,能够在家人搀扶下行走几步。一周后复诊,已能自己拄拐慢行,言语也清晰了许多。

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医学智慧是多么深邃啊!《黄帝内经》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脑梗后遗症的关键就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北方地区的朋友们要注意了,北方气候干燥,风沙较大,易伤津耗血,加上饮食多油腻厚重,容易形成痰浊内阻。我在河北诊所时,就发现当地脑梗患者多有痰热壅盛的特点,用药时常加入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化痰之品。

多年前,我接诊过一位东北的李老太,脑梗后左侧肢体不遂已三月有余。东北人喜食肉食,且多饮酒,这位老太太平日嗜食肥肉,爱喝二两小酒,导致痰瘀互结,经络阻塞,肢体麻木不遂。

我在上述方子基础上加了半夏、陈皮、茯苓,以增强化痰之力。同时嘱咐她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油腻和酒精摄入。一个月后,老人家已能轻松行走,连拐杖都不需要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西医说脑细胞一旦坏死就不可恢复,而中医却能改善脑梗后遗症?这里有个关键点:脑梗发生后,并非所有脑细胞都坏死,周围还有大量"休眠细胞",这些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暂时"睡着了"。

中医治疗通过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唤醒这些休眠细胞,重建神经连接,所以症状能够改善!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可塑性"概念不谋而合。

脑梗后遗症患者常见头晕目眩,这是肝阳上亢的表现。我们方子中的天麻、钩藤、石决明就是针对这一症状。古人云:"头目之病,多由肝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一旦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阳上亢,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江浙一带,气候湿热,当地人喜食甜腻,我在苏州坐诊时发现,当地脑梗患者多兼有痰湿困脾的症状。所以治疗时常加入白术、茯苓、陈皮等健脾化湿之品。

再说说肢体麻木无力,这是脑梗后遗症最令人痛苦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是痰瘀阻络,气血不通所致。方子中的全蝎、地龙、桑寄生、牛膝等药物,就是针对这一症状设计的。

全蝎性走窜,善通经络;地龙擅长通经活络;桑寄生、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这些药物合用,能够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肢体力量。

我有一位患者,张大爷,脑梗后左侧肢体无力已有半年,西医判断康复希望不大。我用这张方子治疗,同时嘱咐家人每天帮他按摩患侧肢体,从手指、脚趾开始,逐渐向上。两个月后,他不但能自己行走,还能提起五斤重的物品!

中医治病,不光靠吃药,还讲究调养。脑梗患者切忌情绪激动,要保持心情舒畅。古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情绪波动会导致气机紊乱,加重病情。

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辛辣、生冷。尤其南方朋友喜欢吃凉菜、冷饮,这是大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喜温而恶寒,脾胃功能好了,气血生化有源,康复自然加速。

我们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四季变化对疾病康复也有影响。春夏阳气升发,是脑梗康复的黄金时期;秋冬气候寒冷,康复相对缓慢。秋冬季节的脑梗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

贵州、云南等地区,气候多变,湿气重,当地脑梗患者常伴有湿邪困脾的症状。我在贵阳出诊时,常在方子中加入苍术、厚朴等芳香化湿之品。

说起王大爷的康复,还有一个小插曲。他服药一周后,突然出现轻微腹泻,家人很担心。我解释说,这是体内湿浊、痰瘀通过大便排出的表现,是好现象!果然,腹泻两天后,他的肢体活动能力明显提升。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脑梗后遗症的治疗不能只关注局部症状,还要调理全身。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三脏功能协调,肢体活动自然恢复。

除了药物治疗,我还建议患者尝试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导引术。这些运动缓慢柔和,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增强体质。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意思是说,治病要把握疾病的核心机制,对症施治。脑梗后遗症的核心是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因此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是治疗的关键。

我这个方子看似简单,却能抓住脑梗后遗症的核心病机,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这就是中医的精妙之处!

我常对学生说,中医不是简单的"一方治一病",而是"辨证论治"。同样是脑梗后遗症,肝阳上亢者重用平肝潜阳药;痰浊阻络者重用化痰通络药;气血亏虚者需加用补气养血药。

现在,王大爷已能自己散步,头晕基本消失,肢体力量明显增强。他逢人就说:"老中医的一副药,让我重获新生!"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忽视了健康,等到疾病来临才追悔莫及。预防脑梗,中医有很多简单有效的方法: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常饮菊花茶、决明子茶,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还有一点很重要,脑梗患者康复期要坚持服药,不可半途而废。很多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就停药,导致病情反复。中医讲究"标本兼治",缓解症状是治标,调整体质是治本,两者缺一不可。

送给大家八个字:"平心静养,顺势而为"。平心是说要保持心态平和;静养指的是静心调养;顺势而为则是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急于求成。脑梗后遗症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信心。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康复需要时间,但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不懈,定能重获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性病学分会,2019年

《中医内科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6年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古本

《中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7年

11 阅读:649
评论列表
  • 2025-03-08 21:40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