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五代战斗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处于竞争前沿的主要参与者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和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歼-35。
F-35战斗机在销售、部署和全球影响力方面树立了前所未有的标准。但随着歼-35战斗机的推出,中国似乎准备挑战这一主导地位,为那些希望获取尖端空中力量,而又不想依赖美国技术或地缘政治对齐的国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问题是,歼-35能否像F-35一样获得同样的国际需求,还是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区域性竞争者?
本文是《保加利亚军事网》的一篇专栏文章,作者是博伊科·尼科洛夫,由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由于本文作者是保加利亚人,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所以部分认知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请大家理性看待,本人翻译此文章只是为了转述外国人员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本人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F-35战斗机在全球舞台上的成绩可谓非同凡响。自推出以来,这款多用途隐身战斗机已与20多个国家签订合同,巩固了其作为美国盟友首选战斗机的地位。它的成功在于先进的技术实力与美国利用地缘政治关系的能力相结合。F-35战斗机具备一系列先进的能力,包括针对各种威胁环境优化的隐身技术、高度集成的传感器系统以及卓越的网络系统,使其成为现代空中作战的基石。
F-35战斗机拥有三种型号,包括传统的F-35A、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F-35B和针对航母优化的F-35C,可以满足空军和海军的不同作战需求。然而,F-35战斗机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技术,外交影响力可以说是最强大的工具。采购F-35战斗机的国家通常认为它是与美国建立更深层次军事伙伴关系的一项投资。
加入F-35战斗机计划的国家将拥有强大的维护和后勤网络,以及持续的软件和硬件升级。对于许多北约成员国和美国的亲密盟友来说,购买 F-35战斗机还意味着获得与其他先进西方系统的互操作性,从而加强集体防御框架。这些因素,再加上美国政府积极的出口推广,虽然采购和运营成本非常高,但还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另一方面,歼-35则代表着中国挑战西方在高端战斗机市场主导地位的一次大胆尝试。该战斗机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以FC-31“鹘鹰”为基础发展而来,后者是2012年首次亮相的一款隐身原型机,当时并未获得中国空军的青睐。
歼-35战斗机采用双发设计,这与F-35的单发设计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能在推力和冗余性方面提供优势。此外,据传歼-35战斗机还配备了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武器系统以及减小雷达截面的技术,使其成为空中优势和多用途作战的强大平台。虽然潜力巨大,但歼-35在全球舞台上仍面临重大挑战,因为它不像F-35那样经过大量测试、集成和作战部署。
潜在买家可能不愿投资尚未在实战条件下证明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战斗机。此外,中国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声誉可能会让一些国家对如此高风险的采购产生顾虑。虽然中国在将自己定位为主要国防出口国方面取得了进步,但该国飞机和其他军事系统主要吸引的是西方以外的国家,特别是那些预算有限或与美国和欧洲关系紧张的国家。
为了让歼-35在出口市场上与F-35竞争,中国需要克服几个重大挑战。首先必须解决认知差距,虽然F-35是技术先进的象征,但歼-35仍需证明其在性能上可与F-35相媲美。这将需要透明的测试、严格的市场推广以及高调作战部署来展示能力。其次,中国需要应对进入高端战斗机市场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
美国历来对购买中国先进军事硬件的国家实施制裁和外交压力,这一因素可能会让一些潜在买家感到顾虑。尽管如此,一些优先考虑成本效益或出于地缘政治原因而避免使用西方系统的国家可能会将歼-35视为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如果歼-35能够以比F-35低得多的成本提供相同或者更强的能力,它可能会吸引那些寻求高性能战斗机而又不想过度消耗国防预算的国家。
此外,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国家,可能会将歼-35视为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自然补充。不过,歼-35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技术和经济优势。全球战斗机市场不仅关乎性能,也关乎政治。
F-35受益于其在庞大的国际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并得到了志同道合、致力于互操作性和集体防御的国家支持。而歼-35不太可能吸引到同等水平的合作支持。如果无法获得同样强大的支持网络,歼-35的潜在买家可能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较大的运营风险。
目前,各国仍在继续排队购买F-35战斗机,吸引它们的原因是其经过验证的性能、先进的特性以及代表的战略关系。歼-35战斗机或许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但要想成为全球市场的真正竞争对手,可能还需要多年的持续努力和战略外交。在此之前,天空仍牢牢掌握在F-35战斗机手中。
总的来说,歼-35战斗机代表着中国国防工业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体现了该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