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谈判陷入僵局美方斡旋难破俄乌对峙困局

皇甫晨曦啊 2025-03-26 15:38:54

沙特首都利雅得近日成为国际焦点,一场围绕俄乌停火的特殊谈判在此展开。3月23日至24日,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三方代表在沙特政府的协调下展开技术性磋商,但这场本应为和平铺路的对话,却因各方姿态强硬而蒙上阴影。

“背对背”谈判:美方疲于传话与常规谈判不同,俄乌双方此次全程拒绝直接对话,甚至刻意回避同处一室。美方代表不得不在两国代表团驻地的走廊间往返奔波,扮演起“传声筒”的角色。据知情人士透露,原计划中三方曾探讨过“同步谈判”的可能性,即美方同时与俄乌代表保持沟通,但最终方案调整为先与乌克兰进行5小时会谈,再与俄罗斯展开长达12小时的马拉松式对话。

这种“错峰谈判”的模式,无意间加剧了双方的心理博弈。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在首日会谈后高调宣称讨论“富有成效”,并特别提及能源议题。泽连斯基更在社交媒体上隔空喊话,强调“战争的发动者必须主动结束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谈判前夕,这位乌克兰总统突访顿涅茨克前线,与指挥官讨论利雅得会谈的“军事关联性”。观察人士认为,此举意在向俄方展示战场主动权。

美俄密谈引猜想 联合声明成悬念当美俄代表展开超过半日的闭门会谈时,局势出现微妙转折。俄方消息人士透露,两国正考虑发布联合声明,这一动向令乌方始料未及。尽管声明内容尚未披露,但长达12小时的磋商时长既暗示了谈判深度,也暴露出双方在停火条件上的根本分歧。

分析指出,技术性磋商本不涉及实质措施,核心目标在于试探停火意愿。然而现实中的军事行动却与谈判进程背道而驰——会谈期间,俄乌前线交火强度不降反增,双方均试图通过战场施压换取谈判筹码。这种“以战促谈”的策略,使得美方的调停努力犹如在流沙中搭建桥梁。

和平之路何去何从当前谈判模式暴露出结构性困境:缺乏直接对话机制的情况下,任何共识都需经过第三方转述,信息损耗与误判风险显著增加。美方虽竭力斡旋,但俄乌对“诚意”的互相指责从未停歇。乌方坚持要求俄军全面撤出,俄方则强调需考虑其“安全红线”,立场鸿沟难以弥合。

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在现有框架难以突破的背景下,是否应引入更多调解方?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的潜在作用引发讨论。沙特作为此次东道主,其能源大国身份与地区影响力或为后续谈判提供新思路。但短期内,利雅得谈判留下的最大启示或许是——当战场的硝烟浓于谈判桌上的氧气时,和平的曙光依然遥远。

0 阅读:0

皇甫晨曦啊

简介:喜欢分析,喜欢聊全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