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康熙帝在临终前,曾经评价过老八胤禩,之所以没有选他当储君,就是因为: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但却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还要放纵。”
也就是说,老八胤禩顶着一个“八贤王”的名号,却在干着收买人心的勾当。因为对下面太过放纵,也导致他没有魄力,也没有胆量和意愿去刷新吏治,推行改革。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老八胤禩,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无缘皇位的吗?
一、
之所以老八胤禩对皇位产生了幻想,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康熙帝一手造成的!
本来皇位跟老八胤禩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个太子哥了。而且这个哥哥对自己还不错,众位兄弟们也很信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太子肯定会即位当皇上的。
不仅这些兄弟们这样认为,太子胤礽也这样认为,所以一开始他也是兢兢业业,努力做好太子该做的一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老爷子太能活了,太子胤礽的椅子都坐的长蘑菇了,老爹还是没有一丝要趴窝的表现。
因此,康熙帝也有点内疚,毕竟从他当时的心境来看,他也是非常信赖这个太子,未来的皇位本就是要传给他的。因为愧疚,所以康熙帝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补偿太子,比如由着他的性子来,让他监国,给他更大的权力等等。
可是这样一来,太子权势增加,身边自然就会聚拢一大批人。康熙帝看到后,心里又膈应了,再加上权势大臣索额图也向太子靠拢,他更睡不着觉了。他睡不好觉,心里就会乱琢磨,一乱琢磨,就开始想办法平衡权势。于是其他阿哥们的机会就来了,开始被老爷子,一个个安排到重点岗位工作。
眼见其他兄弟们一个个被康熙帝加恩进爵,瓜分权力,太子心里又难受了,这一难受,精神就有点不正常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太子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大概率是患了焦虑症。
二、
太子一焦虑,就容易干傻事,比如喜怒无常,动不动就跳着脚的骂人,而且对兄弟们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甚至表现地异常冷漠。
太子变得暴躁之后,经常无缘无故冲其他人发火,时间长了,他身边的人也积攒了一堆怨气。终于这群被虐的人,找到了一次皇上跟太子一起出巡的机会,集体向康熙帝举报,还说太子胤礽大半夜不休息,往皇上帐篷里张望。
康熙帝一听就炸毛了,再联想到之前有一次,自己最心爱的皇子十八阿哥胤祄因病去世,自己都哭成那个熊样子了,而太子胤礽竟然像没事人一样。再一想,自己生病的时候,也没见太子表现出忧虑之心啊,甚至还听别人说,太子曾经抱怨过:
“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
看来这小子是一心盼着老子死啊,于是一怒之下,将太子胤礽废了。
太子胤礽这一废,康熙帝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本来大家对这个位置不抱幻想的。可是万万没想到,老爷子这么会做事,还如此深得人心,其他皇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而这些蠢蠢欲动的皇子,一共有这么几位,分别是老大胤褆、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再加上被废掉的太子胤礽,一共凑成了九位有实力竞争皇位的皇子,史称“九龙夺嫡”。
三、
其实老八胤禩还没醒过味来呢,老大胤褆就先跳出来了,他是惠妃叶赫那拉氏的儿子,也是庶长子。
其实老大胤禔人长得帅,文武双全,且从小就跟着康熙帝出征,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理说,古代确立太子,有着“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说法,既然嫡长子被废了,是不是该轮到庶长子了?
随后康熙帝的一则命令,更让老大胤禔深信不疑,自己即将成为下一个太子,而康熙帝下了一个什么命令呢?
就是让老大胤褆去监管太子胤礽,其实《雍正王朝》中康熙帝骂老大是蠢猪,确实没有冤枉他。他觉得父皇让自己去看守废太子胤礽,就是想让他替父分忧,弄死太子,毕竟康熙帝可是以宽仁著称。等到他兴高采烈地将这份奏折递上去,提出为父解忧,由自己亲手了结废太子胤礽后,康熙帝当时就怒了。
是啊,你还是人吗,虎毒还不食子呢,况且你作为兄长,不但毫无怜悯之心,还落井下石,气得老爷子好几天吃不下饭。
老大胤禔一看自己可能是没戏了,转过头来又上了一份奏折,而这份奏折就扯出了本文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八胤禩。老大在奏折中,着重提到了一个神秘道士,叫张明德,说他给老八胤禩相过面:
“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
对,这就是《雍正王朝》中编出“八王大,大王八”的那个神棍,其原型。
四、
其实老大胤禔的想法很简单,自己这样跟康熙帝一说,他要么认同,要么不认同,这样对于皇位继承人,自己心里不就有底了吗?
估计老八胤禩的心里已经唱了一百遍:
“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也正是在这个档口,一直惴惴不安,担心被清算的老三胤祉站出来了。老三胤祉跟太子胤礽的关系很好,本来太子胤礽要是当了皇帝,他大概率会飞黄腾达的。可是自从太子被废了以后,其他皇子们嚷嚷着要清算太子党,尤其是老大胤禔叫得最欢,他就怕了。
他这一怕,就想起了一件事来,这件事涉及到老大胤禔,他曾经请过一个蒙古喇嘛搞了一个神秘的仪式。他怀疑,这个老大肯定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想魇镇太子胤礽。
本来康熙帝是不信他这鬼话的,咱们皇子们都是有文化的人,怎么会信这玩意呢,结果一查,还真搜出来了证据。
这下子老三胤祉笑了,别忘了他也是文武双全,康熙帝外出打猎就爱带着他一起。现如今,太子胤礽完了,老大胤禔也完了,论资排辈,怎么着也该排到自己了吧?
可惜,他还没等笑出声来呢,康熙帝却开始反思了,他反思啥呢?
他反思,怪不得太子胤礽的举动异常诡异,敢情是被老大胤禔魇镇的啊。看来朕是错怪太子了,快将朕的宝贝儿子从“宗人府”放出来,复他太子位。
五、
康熙帝将太子胤礽这么一废一立,一下子就整垮了好几位皇子,但他们被激起的夺嫡之心,算是放不下了。
老大胤褆算是完蛋了,被永久圈禁起来,即使康熙帝外出,也一再嘱咐加强对其监控。老八胤禩也被害惨了,被康熙帝痛骂其勾结党羽,意图谋害太子,关键是老十四胤禵还蹦出来信誓旦旦保证八哥从没谋害过太子,气得康熙帝差点吐血……
老三胤祉也完蛋了,老大对太子落井下石,他对老大落井下石,其性质是一样一样的。从此之后,他就彻底对皇位死心了,一心扎到书堆里,研究文学去了。
而太子胤礽这时候也仿佛想通了,他觉得自己被废的原因就是根基不稳,而且康熙帝才是自己即位最大的障碍。所以,记吃不记打的太子胤礽竟然联合步兵统领是托合齐,搞类似“锦衣卫”的那套,甚至开始搞“逼宫”。
可惜他也不想一想,他老子从八岁时就已经在玩这套把戏了,你能斗得过他?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也承认自己斗不过老子,但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没办法,必须得搏一搏,万一单车变摩托了呢?
结果,还没等太子胤礽出手呢,康熙帝就将其想法按在了摇篮中,再次废了他。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后,整个夺嫡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最有希望夺嫡只剩下两位选手,一位是老四胤禛,另一位便是老八胤禩,而其余皇子都是依附在他俩身上的。
六、
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的夺嫡套路是完全相反的,这也决定了最终皇位,花落谁家?
老四胤禛其实就像《雍正王朝》剧中演的那样,一直处于蛰伏状态,按照邬思道的说法,采取不争的态度: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储君没有着落,康熙帝比谁都急,自然也会重点关注剩下的这几位皇子。而剩下的这些皇子们,也因为储君没有着落,他们也开始着急起来。可是一着急,就得想办法巩固地位,可是越巩固地位,就越让康熙帝担忧。
但有一点还是得做到的,那就是康熙帝交代的事情,不仅要做到,还得做好,做细。所以老四胤禛就专门往康熙帝心里做事,皇上喜欢什么,他就干什么。唯一不做的就是,让康熙帝感觉到他是在夺嫡的举动,这种事,老四不干。
与号称“天下第一闲人”的老四胤禛不同,老八胤禩就很着急,他也确实是在用“仁德”收买人心。他的主张就是靠“仁德”治理天下,而老四胤禛的主张却是靠严格的法律治理国家,两者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更重要的是,老八胤禩人缘太好了,连四个辅政大臣,都有三个被其拉拢了,要知道康熙帝穷尽一生在干嘛?
擒鳌拜哦,除三藩咯,征准格尔……还不是为了灭掉一切有能力挑战皇权的因素。你老八可倒好,又把他们拉起来了,一旦你当了皇上,你怎么报答他们,分权还是分钱?
七、
一旦老八胤禩当了皇上,他是没办法处理自己这群拥护者的,打击他们就坏了根基,不打击他们,就坏了国家。
当然,真正让老八胤禩无缘皇位的导火索,是两只鸟死亡事件,史称“毙鹰事件”:
跟《雍正王朝》这部剧不同,那两只死鹰并非老十四胤禵送给康熙帝的,而确实是老八胤禩送的。那一年他跟随康熙帝去热河巡视,走到半路的时候,正好赶上老八胤禩生母的祭日,于是他去祭奠母亲。
当然,这种事也无可厚非,理所当然,关键是他并没有亲自跟康熙帝讲这件事,而是派了个太监去讲。而且,他还派人给康熙帝送了一件礼物,也就是两只海东青,老鹰。
关键是老八胤禩的这两只鸟,送到康熙帝手中时,确实是死的。幸亏康熙帝身体还算硬朗,再晚几年,他会被活活气死。要知道老八胤禩本来就被康熙帝怀疑,这次又送了两只死鸟,这在他们女真族看来,就是咒自己死啊!
就算老八胤禩是被冤枉的,可是这么大的事,他竟然疏忽了,也是失职的表现,又怎么可能将一个国家交给他呢?
因此,康熙帝大骂老八胤禩:
“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
等于是新仇旧账一起算了,随后康熙帝就宣布,自己跟老八胤禩的父子情谊彻底断了。
八、
很多人觉得,老八胤禩之所以跟皇位无缘,就是因为他出身卑贱,不符合规矩。
其实不然,若真是如此,老八胤禩也不会费尽心机去夺嫡,毕竟出身这种事从出身那一刻起就决定了。
况且康熙帝骂他出身卑贱,是因为在气头上,气急败坏之下怎么恶毒怎么来着。况且他也不是只骂过老八胤禩一个人,他还骂太子胤礽克死母亲,骂老十三胤祥不忠不孝呢。
这也是康熙帝实在找不到攻击点了,才不得不拿其出身做文章,也属正常。
当然,他的“八贤王”称号也不是吹出来的,后来雍正帝治他罪的时候,也是绞尽脑汁,最后强死耐活找出那么几条罪状。
当然,老八胤禩无缘皇位的另一个因素,就像二月河的另一本小说《康熙大帝》中讲的那样。康熙帝发愁将皇位传给谁时,方苞站出来说了一句话:
“看皇孙!一个好皇孙,至少可保大清三代太平江山!”
于是,康熙帝就相中了弘历,这才决定将皇位传给老四胤禛。当然,这只是小说家之言,虽然乾隆帝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那仅仅是自夸罢了。
但是,看皇孙,还真有可能发生在康熙帝身上,但是看的对象并非老四胤禛,而是老八胤禩,为什么这么说呢?
九、
那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八贤王”,竟然膝下只有一根独苗,还是他将近三十岁时,特意新纳了一个小妾生的。
人家老四胤禛可是一口气生了10个儿子,当然,顺利活到成年的也就4个。康熙帝一口气生了35个儿子,其中就有11个没能活过序齿之年。
如果你是康熙帝,见老八胤禩就那么一根独苗,还是结婚十多年了才生出这么一个,是不是亲生的都得打问号。在当时死亡率那么高的年代,怎么能保证这个皇孙能活到成年?
这也不是老八胤禩痴情,就娶了一个老婆,实际上他娶了至少五个老婆,但就两个开了花结了果,一儿一女。
也就是说,之前的老八胤禩在争夺皇位时,一直是一个人在狂奔。等到毙鹰事件发生的时候,他那唯一的儿子也才六岁,能不能活到成年都难说,除非康熙帝疯了,才会选择他当皇帝。
如果你这方面能力较弱的话,怎么能保证后代繁荣昌盛,从康熙帝这么能生就能看出来,他还是相当看重这一点的。事实上清朝之所以灭亡。其中一条重要因素就是后期几个皇帝,要么生不出孩子,要么就那么一个,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更难出现九子夺嫡这种场景了。
所以,老八胤禩群众基础再好,他子孙不够旺盛就是一大缺陷。还千秋万代呢,传到下一代,不知道果子就被谁摘走了,康熙帝敢冒这个险吗?
就连他那爱美人不爱江山,疑似半路出家的不靠谱的老爹顺治皇帝,还生了八个儿子,六个女儿呢。
若是生不出儿子,那当年明熹宗朱由校,就不用把皇位传给朱由检了,传给魏忠贤得了……
所以,子嗣太少,估计才是老八胤禩夺嫡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伟大的帝王就是雍正
老八不敢对抗天下士绅。这是重点。
眼光独特[笑着哭]
[赞][赞]
关键是看隆科多 他宣读遗诏说谁就是谁
最大的正解,不能用今天的思维看以前的事
视角清奇[点赞]
[点赞],有道理
有点意思,很具体很实在的想法,就是前面铺陈太长,也需要赚分么?
能生还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指标[笑着哭],皇帝有聪明的有不聪明的,子孙后代多还有挑选的余地,太少了风险太高!所以能生也算一种纠错机制吧![笑着哭]
个人观点,《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