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人在颈肩酸痛时会选择走进路边不知名的按摩馆,通过正骨或推拿缓解不适。当按摩师掰了几下后,伴随着清脆的 “咔咔” 声响,紧绷的肌肉仿佛瞬间得到释放,让人直呼畅快。
然而,这种看似司空见惯的正骨手法,对特定人群而言却暗藏风险。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正骨并非人人皆宜,颈椎结构异常、骨质疏松或有过外伤史的人群盲目尝试,可能引发关节错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放松身心的同时更需警惕潜在的健康危机!

近日,我遇到了这样一位特殊患者:
张先生几年前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当时昏迷了3-4小时,醒来后脖子一直酸痛,但住院观察几天症状缓解,他便没放在心上。
但最近脖子又开始隐隐作痛,他以为只是单纯的颈椎酸痛问题,可没想到经过我的触诊检查时发现颈椎有错位,紧急X光检查竟查出 “齿状突骨折”!


检查结果:① 第一颈椎向前滑脱;② 齿状突根部骨折。
这个结果让张先生后怕不已 —— 如果当时随便找人正骨,后果不堪设想。详情请看我前几天的视频分享:
说到“齿状突骨折”,大家可能很少听说,知之甚少。今天,我将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齿状突骨折!
被忽视的“生命中枢定时炸弹”齿状突位于颈椎最顶端,就像一颗 “定海神针”,把脑袋和脖子稳稳连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骨头,却是保护脊髓的关键屏障。
一旦发生骨折,松动的碎骨就像悬在脊髓上方的利刃,随时可能刺破这根 “人体数据线”,再严重可能会压到延髓,从而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衰竭。更危险的是,齿状突骨折早期症状可能和普通落枕相似,很容易被忽视。

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先继续观察,但务必做好颈部保护:首先要避免任何可能再次伤害颈椎的行为,比如参加过山车、蹦极等剧烈刺激性活动。
如果需要乘坐长途飞机或汽车,建议提前准备专业护颈枕,在休息时支撑颈椎,尤其要防止打瞌睡时颈部突然前冲或后仰,这种 “挥鞭式动作” 可能会对脆弱的颈椎造成二次伤害。记住,保护颈椎就像保护刚愈合的伤口,任何大意都可能让风险卷土重来。

此外,一旦出现颈部外伤或疼痛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医生会通过 X 光、CT 或 MRI 等检查评估病情,给出安全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出现颈部剧痛、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时,更要分秒必争,拖延可能导致瘫痪风险!
医生急喊停:这种情况绝对禁止正骨齿状突骨折后,颈椎本就处于不稳定状态。盲目正骨的外力可能让轻微错位变成严重移位,瞬间压迫脊髓导致瘫痪!张先生的案例中,若他因脖子痛自行寻求正骨,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正骨不是想做就做,它也有禁忌症,不然极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瘫痪。做正骨前,一定要先做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才可以考虑,千万别心存侥幸,以免出现严重意外,后悔莫及。

就在2025年3月15日,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也特别曝光了正骨市场乱象,揭示其背后的风险与监管漏洞。
3月14日,央视网《新闻+》报道了一则年轻人4000元买正骨套餐治成腰椎滑脱的新闻,揭示了正骨市场乱象。

截图来源于微博
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与正骨有关的分享笔记和探店视频。视频中,在正骨师傅的操作下,顾客关节不时发出“咔咔”声响,不少网友在评论区互动“看着很酸爽”“这声音真的很解压”“到底疼不疼,好想体验一下”。

然而,当前市场上许多机构将正骨包装为“体态矫正”“疼痛管理”的保健项目,甚至声称能瘦脸、修体态,还能增高,这些都是夸大虚假宣传!
中医正骨需由具备执业医师资质的脊柱专科或推拿科医生操作,其核心是对脊柱、关节的细微调整,而非粗暴的“掰骨头”。不少养生保健机构的所谓的“祖传手法”,实际上是由无资质的按摩师、健身教练来完成,他们通过短期速成培训(如3个月)上岗,缺乏解剖学知识和影像学诊断能力,盲目施治风险极高!

盲目接受非正规机构或无证从业者开展的中医正骨治疗,不仅可能延误病情,更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正骨手法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关节错位加剧、软组织挫伤、骨质疏松性骨折,甚至导致脊髓损伤或神经压迫等严重后果,使原有病情进一步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正骨疗法虽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但任何医疗手段都有其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正骨疗法亦不例外。例如,严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袖损伤等疾病,采用正骨手法可能加重病情;而处于骨折愈合期、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显著降低,或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均属于正骨治疗的禁忌症范畴。

因此,建议有正骨需求的患者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进行详细评估和个性化诊疗方案设计。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及明确适应症后,方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谨慎选择正骨治疗。切记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因非正规操作引发严重意外,将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