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后,脚底外侧缘疼痛是什么原因?可能是骰骨综合征所致

沈哥唠唠嗑 2025-03-13 05:08:48

崴脚后虽然消肿了,但脚外侧总隐隐作痛,走路时间长就加重,甚至感觉脚掌中间有个地方卡住了?这可能不是普通的扭伤,而是藏在脚掌里的“骰骨”出了问题!

什么是骰骨综合征?

骰骨综合征,又称为骰骨半脱位或骰骨交锁,是一种影响足部健康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骰骨相对于跟骨发生脱位,由此引发的组织损伤和运动功能障碍。

骰骨作为七块跗骨之一,位于脚的外侧,对于维持足部的稳定性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骰骨因外力、发育因素或自身机能变化等原因发生脱位时,便可能引发骰骨综合征。

图片来源于解剖大师

骰骨综合征的病因

骰骨综合征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创伤因素:撞击、扭伤等可导致骰骨周围软组织伤、关节错位或骨折。

2、过度使用:常见于长时间行走、跑步等运动,路面差或鞋子不适也可能加剧骰骨的压力和摩擦。

3、解剖结构异常:足弓或骨骼发育问题可使骰骨受力改变,压力增大。

4、肌肉失衡:小腿或足部肌肉力量不均可能影响骰骨的稳定性,导致脱位。

5、神经问题:神经受压或损伤,则可能引起骰骨周围组织的异常和功能失调。

骰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骰骨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足掌中部靠外侧的疼痛,可伴有肿胀、红斑、瘀斑等体征。患者行走困难,跳跃时疼痛加剧,且疼痛可能辐射到踝关节外侧。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步态异常、骰骨背侧凹陷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医生们会采用中跗关节被动内收试验、中跗关节被动内收旋后试验等方法,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骰骨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治疗骰骨综合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

对于非暴力型外伤引发的骰骨脱位,通常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使其归位。复位后,可使用足弓带、矫形鞋垫、骰骨保护垫等辅助装置对骰骨进行固定,防止再次脱位。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和炎症。药物治疗则包括止痛类药物和消炎药物等。对于解剖结构异常或肌肉失衡等原因导致的骰骨综合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管理,如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加强营养等。避免穿高跟鞋或者鞋底太硬的鞋子,多做增强脚部肌肉力量的练习,保持健康体重,以减少脚部压力,帮助骰骨的康复。

文章小结

骰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多样且易误诊。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准确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日常管理,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