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放狠话:AI到位,一年造10万台人形机器人,靠谱吗?

雪莲果谈历史故事 2025-03-23 04:43:47

最近,国内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公司“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放出了一句大胆的话:

“只要通用型AI够强,今年年底就能生产10万个人形机器人。”

这话一出,科技圈瞬间炸锅。毕竟,人形机器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次王兴兴却说:难点不在硬件,而在AI!

一、人形机器人真的到量产时代了吗?

王兴兴这句话的潜台词非常明确:硬件不是问题,真正的瓶颈在于AI的智能程度。

以往,人形机器人生产难点主要集中在硬件:

关节设计难材料成本高量产困难

但王兴兴却直言:“现在硬件都相对容易解决了。”

宇树科技本身就是以四足机器人出名的公司,在硬件设计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他们对硬件有足够的信心。但这次,王兴兴强调,阻碍量产的真正难题,是AI“大脑”还不够强大。

二、AI大模型究竟有多重要?

为什么这两年人形机器人开始频频被科技大佬们提起?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AI大模型的崛起。

以前机器人学走路可能要训练一两年;现在有了AI算法和大模型,一个月甚至几周就能完成从站立到行走的训练;更强的通用型AI甚至能让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表现得更自然,理解能力更强。

换句话说,只要AI够聪明,机器人就能快速“开窍”,批量生产的条件就算具备了。

三、10万台机器人量产,是吹牛还是真底气?

不过,有网友也提出质疑:“一年10万台,是不是吹牛了?”

事实上,10万台这个数字,乍一看确实夸张。但从产业链角度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供应链早已成熟,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电机、关节、传感器早已规模化生产;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机器人批量组装并非难事;目前最大的瓶颈,确实只剩下“聪明的大脑”——也就是通用型AI的成熟程度。

因此,只要AI能够迅速取得突破,10万台并非不可能。

四、国外巨头也在等AI这块拼图?

事实上,不仅宇树科技看好AI,特斯拉、波士顿动力这些国外的机器人巨头,也都公开表示过相似的观点:

马斯克甚至宣称:“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取代大部分简单劳动。”波士顿动力也表示,目前硬件早已成熟,真正限制机器人的就是“智能的进化”。

从全球看,AI的突破已成机器人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临门一脚”。

五、中国能否在机器人时代实现超车?

中国现在已经在机器人产业快速布局:

小米、华为、阿里等巨头纷纷入场;宇树科技、大疆、云鲸等新兴公司也迅速崛起;国家层面,机器人产业也获得了政策、资金、技术等多重支持。

如果中国率先在AI大模型领域有所突破,那么1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早到来。

✅ 结语:人形机器人时代,比我们想象中更近

王兴兴的话也许有点夸张,但他背后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

中国机器人产业不缺制造能力;真正的挑战与机遇,在于谁能率先实现AI智能化的巨大跨越。

到时候,改变的不仅仅是制造业,更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你怎么看?AI真的够强大后,你愿意让机器人走进你的生活吗?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2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