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黑道大佬陈启礼:我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

小彭的灿烂 2025-01-15 05:31:34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大众认知里,黑帮大佬往往与违法犯罪、混乱无序紧密相连,而政治立场与国家归属这类严肃议题,似乎与他们的世界相隔甚远。

而台湾“竹联帮”的传奇人物陈启礼,却以一句“我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那么这位黑帮大佬为何会发出如此掷地有声的宣言?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加入黑帮】

1953年,孙德培创立了中和帮,这个以外省籍人士为主的帮派,吸引了众多像陈启礼一样在台湾备受歧视的年轻人。

出于对外省同胞的认同,以及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望,陈启礼毅然加入了中和帮。

在中和帮中,陈启礼结识了“中和五虎”之一的周德新、“老幺”周榕等大哥。

这些大哥们对陈启礼十分照顾,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兄弟情谊,陈启礼也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忠诚,很快在帮中崭露头角。

但好景不长,1956年,中和帮发生了一件大事,帮主孙德培在一次帮派纷争中,失手打死了一名对手,随后被警方逮捕入狱。

帮主的入狱,让中和帮瞬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帮内成员人心惶惶,各自为战,帮派逐渐走向衰落。

中和帮的分崩离析,并没有让陈启礼感到绝望,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在中和帮元老赵宁的召集下,陈启礼与其他一些中和帮的旧部,于1956年共同创立了“竹林联盟”,也就是后来威震台湾的竹联帮。

在陈启礼的带领下,竹联帮开始涉足各种非法生意,如收取保护费、开设赌场、走私毒品等,通过这些违法活动,竹联帮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势力范围也不断扩大。

【陈启礼的黑道巅峰与政治纠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局势风云变幻,政治格局错综复杂。

国民党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维持对台湾的掌控,开始与竹联帮展开合作。

国民党情报机关认为,竹联帮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强大的行动力,可以为其所用。

而陈启礼也敏锐地察觉到,与国民党合作或许能为竹联帮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庇护。

国民党情报机关为竹联帮提供了诸多支持,而在国民党的支持下,竹联帮如虎添翼,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竹联帮则为国民党充当“打手”,出面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务。

1984年,震惊中外的“江南命案”爆发,将陈启礼和竹联帮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之中。

美籍华裔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他曾是国民党的情报人员,后来却因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独裁深感不满,转而投身于揭露国民党黑幕的写作中。

他在美国撰写的《蒋经国传》,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海外华人圈引起了轩然大波。

书中详细披露了蒋经国及国民党内部的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包括政治斗争、权力腐败等问题,这让国民党高层极为震怒。

为了阻止江南继续揭露更多的秘密,国民党情报部门找到了陈启礼,要求他出面解决此事。

陈启礼深知此事的敏感性和危险性,但在国民党的压力和利诱下,他最终还是决定接下这个暗杀任务。

1984年10月15日,陈启礼亲自策划并指挥了对江南的暗杀行动。

他派竹联帮的骨干成员吴敦、董桂森等人,在美国旧金山江南的家中,将其残忍杀害。

而陈启礼万万没有想到,这起暗杀行动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江南的死讯传出后,全球华人一片哗然,纷纷谴责这一暴行。

美国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展开了深入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竹联帮和国民党情报部门逐渐浮出水面。

陈启礼意识到自己被国民党当成了替罪羊,为了自保,他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录音带,里面记录了国民党情报部门指使他暗杀江南的证据。

这盘录音带如同一个威力巨大的炸弹,瞬间引爆了台湾的政治局势。

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和失望,国民党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在各方压力下,蒋经国不得不对涉案人员进行处理,陈启礼、吴敦等人被逮捕,国民党情报部门的相关官员也受到了牵连。

江南命案成为了台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改变了陈启礼和竹联帮的命运,也对国民党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国民党的威望一落千丈,逐渐走向衰落……

【陈启礼的“中国心”】

1981年,一场特别的媒体人饭局上,陈启礼的话语掷地有声。

彼时,他敏锐察觉到蒋经国身后台湾政权的潜在危机,台独势力的暗流涌动。

陈启礼直言,若台独势力得逞,占据政治与军队要职,他必将挺身而出、重新出山反抗。

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坚定表示“我宁愿共产党收回台湾,也不要台湾被台独势力拿走”。

这一表态石破天惊,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充分展现出陈启礼超越身份与立场的政治远见和民族大义。

陈启礼对台独势力的厌恶并非无端而起,他深知,台独行径是对国家主权的公然践踏,是将台湾从祖国大家庭中撕裂出去的罪恶图谋。

作为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见证了台湾社会变迁的人,他明白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的关系,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断的。

在他眼中,台独分子为了一己私利,妄图将台湾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种行径不可饶恕。

为了反抗台独势力,陈启礼以实际行动加快竹联帮堂口的扩张。

在他看来,这是积累力量、在关键时刻能够介入政治问题,阻止台独势力得逞的有效途径。

尽管身处黑道,但他的目标始终是为了守护台湾这片土地,确保它不被分裂势力所侵蚀。

【背后的家国情怀】

陈启礼浓烈的家国情怀,有着深厚的根源,从成长经历看,幼年的他随父亲从大陆迁往台湾,在眷村度过童年。

那时,外省人与本省人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年少的陈启礼在学校饱受本省同学的歧视与打压,每一次下课铃响,都如同战斗的号角,他不得不以拳头捍卫自己的尊严。

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对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有着深刻的思考,也让他更加珍视与大陆的血脉联系。

文化认同方面,陈启礼虽身处台湾,但始终将自己视为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国的守护、对民族统一的追求,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即便在黑帮世界摸爬滚打,他也未曾忘却自己的根在大陆。

在他的观念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认知如同磐石,坚定不移。

在竹联帮的发展过程中,陈启礼也将这种家国情怀融入其中。

他领导下的竹联帮,成员主要由台湾军公教、眷村的大陆来台人员及其子孙组成,这些人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启礼以自己的影响力,将对国家统一的信念传递给帮众,使得竹联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统一的一股民间力量。

【晚年流亡生活】

1996年,台湾掀起一场大规模扫黑行动,“治平专案”如狂风暴雨般袭来,陈启礼被迫踏上逃亡之路,前往柬埔寨。

在柬埔寨的岁月里,陈启礼起初投身于石材和木材投资业务,在干拉省宗波烈村购置了一座大庄园,过上了半隐居生活。

庄园内设施完备,泳池、假山、木屋一应俱全,还时常有客人前来烧烤聚会,身旁有十几名柬埔寨佣人忙碌其间。

而陈启礼并未真正远离世事,凭借在台湾积累的财富与人脉,他迅速与柬埔寨的政客及军方建立起良好关系。

他出手阔绰,频繁参与慈善活动,下乡赈灾、组织义诊、捐赠书本,为当地百姓做了诸多实事,赢得了柬埔寨民众的尊敬与赞誉。

柬埔寨棋联总会会长冯礼发,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赞扬陈启礼为柬埔寨人民做的善事。

在柬埔寨期间,陈启礼还迎来了家庭的新变化,他与一直不离不弃的陈怡帆举办了婚礼,弥补多年来对她的亏欠。

彼时,陈怡帆已43岁,陈启礼55岁,二人还迎来了老来子“小苹果”。

尽管身处异国他乡,陈启礼的生活看似平静且幸福,但背后仍暗流涌动,他依旧被台湾警方通缉,始终无法摆脱过去的阴影。

2007年10月4日,陈启礼因病去世,享年64岁。

【结语】

陈启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复杂纠葛,而他那句“宁愿被共产党管着,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更是振聋发聩。

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它承载着陈启礼浓烈的家国情怀,彰显出他对国家统一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在2016-12-06关于《观察者网专访张安乐(上):三个湖南人 “消灭”了国民党》的报道

CCTV.com在2007年10月16日关于《台黑帮教父陈启礼曾为台情报人员 成政治牺牲品》的报道

现代快报在2007 年 10 月 24 日关于《揭秘“台湾教父”陈启礼的传奇一生》的报道

0 阅读:1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