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关税问题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以苹果手机为例,原本1599美元就能买到的苹果手机,可能因为关税的提高而飙升至2300美元,折合人民币甚至可能达到16750元。
这样的价格变动,无疑给普通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过,随着美国民众对中国商品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所以就会常听到一种声音:美国离不开中国的产品了。
但是,也有许多美国品牌和产品已经偷偷深入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最重要的是,可能人们还没发现这些产品竟然是美国的。

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宝,早已成为了美国的品牌,1957年,为了给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北京三露厂应运而生,并开启了大宝产品的生产之路。
时光来到1990年,大宝SOD蜜横空出世,而且定价极为亲民,仅5元一瓶,凭借超高性价比,大宝SOD蜜一时间火爆国内。

从1997年开始,大宝更是连续8年稳坐国内护肤市场销量冠军的宝座。
然而,随着国外大牌纷纷将目光瞄准中国这片广阔市场,激烈的价格战瞬间打响。
在这场混战中,大宝渐渐有些招架不住,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终端售价一降再降,甚至跌破了出厂价。
2006年,美国强生公司嗅到了机会,开始与大宝秘密接触,两年后的2008年,强生大手一挥,豪掷23亿将大宝收入囊中。

收购之后,强生先是把大宝引以为傲的“SOD蜜”技术冷藏起来,雪藏许久,等到再次将其推出时,产品里的SOD活性成分含量从原本的90%大幅降至30%,产品品质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强生还将大宝官网所有关于国企时期的历史介绍删得干干净净,试图将大宝曾经的“中国印记”彻底抹去。
曾经陪伴无数国人成长的国民品牌大宝,就这样在被收购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沦为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盈利的工具。

在国内肉类加工行业,双汇曾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曾经的双汇火腿,含有猪肉量超过了80%。
然而,2006年美国的高盛联合鼎晖,精心成立了罗特克斯公司,随后,罗特克斯以20.1亿元的价格,成功鲸吞了品牌价值高达738亿的双汇。

收购完成后,双汇便被强制要求改用美国泰森食品提供的种猪,美国种猪的养殖成本远高于国内,直接导致饲料成本暴涨30%。
养殖户们为了维持经营,利润被一压再压,每头猪的利润仅剩下可怜的2元,在成本的重压下,双汇开始对生产布局进行调整,一口气关闭了32家地方分厂,集中生产。
集中生产后,产品品质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2023年,双汇向美国汇出了高达47亿元的特许权使用费,大量资金外流的同时,双汇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2011年,央视曝光了双汇济源工厂使用违禁药物的丑闻,这一事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消费者心中掀起轩然大波,双汇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可双汇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2023年,又被曝出委托小作坊加工产品,且产品菌落超标280倍。
不仅如此,双汇产品的质量也大打折扣,猪肉含量从原本的85%降至60%,为了降低成本,甚至加入廉价鸡皮进行填充。
曾经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双汇,如今问题频发,消费者对其信任度持续走低。

对于宝洁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而旗下的子品牌,那可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面孔”,像舒肤佳、海飞丝、汰渍等等,早已深深嵌入国人的生活。
宝洁为了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那可是下足了功夫。

海飞丝的产品包装上,英文痕迹被处理得几乎看不见,努力营造出一种“本土品牌”的假象;舒肤佳呢,则刻意淡化自己的美国血统,仿佛想和“洋品牌”三个字划清界限。
不仅如此,在广告宣传方面,宝洁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央视节目上面,疯狂投放广告,广告投放量高达日均15次。

这一波操作下来,“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等广告词,成功钻进了千家万户的耳朵里,让这些品牌迅速在国内走红。
而宝洁为了扩大销量,不惜重金买断商超的黄金货架位置,将自家产品摆在最显眼、最方便消费者拿取的地方,而那些国货品牌,可怜巴巴地被挤到货架底层,无人问津。

时至今日,走进沃尔玛的洗护区看看,前3米的货架,几乎全被宝洁系产品霸占。
宝洁在中国市场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可它对中国消费者真的友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自从宝洁进入中国市场后,90后的脱发率较之前暴涨了300%。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也指出,宝洁的不少产品中含有二恶烷残留,这可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一些三甲医院统计发现,接触性皮炎患者里,大部分都是长期使用宝洁产品的人,就连众人深信的舒肤佳,都曾被曝光pH值超标。
宝洁在中国市场靠着各种营销手段赚得不亦乐乎,可却没把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放在心上。

1889年,味好美在美国创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于1989年正式进军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
刚进入中国时,味好美就将品牌LOGO设计巧妙融合中国剪纸元素,极具中国风特色。
同时还把底部表明其美国身份的小字“Since1889USA”藏得严严实实,乍一看,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个美国品牌。

不仅如此,味好美针对中国消费者“怕辣又爱辣”的独特口味偏好,专门研发了一系列产品,在口味上做足了功夫。
不过,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其产品糖分添加量竟超过了老干妈3倍之多,虽口感上赢得了部分消费者的喜爱,却也因高糖饱受争议。
然而,凭借这些营销策略,味好美的销量一路飙升,2023年更是暴增200%,一跃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网红酱料品牌。

在线下餐饮合作方面,味好美同样成绩斐然,它成功签约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巨头,成为它们的独家调味料供应商,仅番茄酱一项,每年的消耗量就高达2.3万吨。
不仅如此,在休闲食品和方便食品领域,味好美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乐事薯片、康师傅方便面等品牌,其30%的调味料都来自味好美。
在商超渠道,味好美延续了宝洁的“老路”,买断沃尔玛调味区的端头位置,把本土知名品牌老干妈挤到了货架底层,让自己的产品成为消费者购物时的首选。

如今,随着预制菜行业的兴起,味好美也迅速布局这一赛道,它与美团买菜签订了高达50亿的年度供应协议,试图在预制菜市场分得一杯羹。
同时,味好美大力推动行业“零添加”概念,看似为消费者健康着想,实则使用了美国FDA允许的62种添加剂,这一做法让不少消费者大呼上当。
味好美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市场运作,成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张版图,但在其光鲜亮丽的市场表现背后,产品的高糖、添加剂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中国商报——2023-09-19《你可能也买过!盘点那些被误以为是国货的“伪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