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宝妈的心情随着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而波动,尤其是那些有趣可爱的细节,更是让她们感到无比快乐。然而,宝妈可能不知道,这些小细节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秘密。
宝宝喜欢吐泡泡,自得其乐,实在惹人喜爱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和偏好,只需宝妈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例如,有的宝宝就特别喜欢玩“吐泡泡”。
他们有意识地将口水吐出,发出“噗噗”的声音,似乎在自娱自乐,实在是令人喜欢。宝宝们能够将自己的口水玩得花样百出,而又不会惹人生厌,这种特技只有他们才能做到。
虽然许多宝宝将“吐泡泡”视为一种小习惯或爱好,但也有一些宝宝并非出于主动意愿而吐泡泡。他们的“吐泡泡”行为传递的一些信息,宝妈需要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宝宝“吐泡泡”传递的三个信息1. 宝宝唾液开始增多
在宝宝三个月之前,“吐泡泡”主要是为了排出体内多余的羊水。三个月后,唾液腺开始发育,唾液分泌增加。
然而,宝宝的吞咽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能及时吞下唾液,因此会用舌头将多余的唾液吐出,从而出现“吐泡泡”的现象。
2. 宝宝开始萌牙
随着宝宝的成长,通常在4到6个月大时,他们可能开始萌牙。乳牙的生长会令宝宝的牙龈感到不适,从而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
因此,宝妈会发现,此时宝宝的“吐泡泡”现象愈发明显,同时还会有咬东西和流口水的情况。
3. 宝宝身体不适
当宝宝口腔、喉咙或肺部出现不适时,他们也可能会“吐泡泡”。如果是这种情况,宝宝的口水可能呈现黄色或粉红色,而非透明,且可能伴有异味。
此外,如果宝宝因身体不适而“吐泡泡”,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发烧、呼吸困难和情绪波动等,若出现类似情况,宝妈必须提高警惕!
无论导致宝宝“吐泡泡”的原因是什么,宝妈都应该注意清洁宝宝的口周,像处理流口水一样进行护理。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好清洁工作呢?
应对宝宝“吐泡泡”或流口水的方法当我们发现宝宝“吐泡泡”或流口水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及时清理宝宝口周的口水。
首先,可以使用柔软且干净的手帕或纸巾,及时为宝宝擦去多余的唾液。
由于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宝妈在擦拭时要动作轻柔,建议采用按压的方式,而不是来回摩擦,以免伤害到宝宝的肌肤。
其次,擦拭时别忘了宝宝的下巴和脖子,尤其是对于一些胖宝宝,脖子上的褶皱容易积聚口水,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淹脖子”现象。
最后,若宝宝的流口水情况较为严重,宝妈可以为宝宝准备口水巾,务必选择棉质柔软的材料,且吸水性要好。此外,要定期更换口水巾,保持清洁卫生。
小豆芽温馨提示宝宝“吐泡泡”及流口水会随着一天天长大逐渐减轻,因此宝妈无需过度担忧或紧张。若发现异常情况,或者是宝宝的口周出现红肿等情况,建议宝妈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咨询医生,不要随意使用药物。
关注小豆芽,让育儿变得更轻松!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