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讨论最多的不是新年计划,而是关于腾讯的新动作。
朋友在群里说:“为什么微信这次不推自家的模型,反而照顾起了别人的孩子?”这事儿还真让人想不透,毕竟腾讯自家也有强大的AI技术,但这次看起来更愿意把C位让给DeepSeek,不得不说,这背后的逻辑很有意思,值得好好聊聊。
DeepSeek跃上C位,元宝深度上线最近,元宝APP悄悄上线了一项重磅功能,DeepSeek R1模型。
这事儿一开始没多少人知道,直到2月13日,大家才发现腾讯已经投入深度思考领域好一阵子了。
我老同学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消息,说现在只要在元宝APP上选择DeepSeek模型,就能体验到比以前更快、更精准的回答。
其实,腾讯的动作不只是元宝APP这一个。
微信等多个应用也都宣布接入DeepSeek。
2月15日,微信还内测了新功能——AI搜索,完全基于DeepSeek。
这事儿一公布,立刻成了热点话题,因为这不仅是腾讯内部的一次重要尝试,更是国内互联网公司首次在自家主打产品中引入外部AI模型。
自研混元T1的快速迭代先来看看元宝的自研模型——混元T1。
虽然目前还在灰度测试中,但不妨碍它已经成为大家眼中的一匹黑马。
朋友小李试用了一下,告诉我:“这模型快得很,10秒左右就能给出答案。”从元宝APP的更新日志来看,腾讯对这款模型寄予厚望,不但着重提及,还称其为“最强推理模型”。
这也难怪,毕竟混元T1是腾讯深度挖掘自有生态系统的结果,微信、公众号等等,都是重要的数据源。
我猜,腾讯也在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自家AI模型的实力,先让用户和市场适应、接纳这种新技术,再逐步推广自研模型。
微信为何选择DeepSeek?
那到底为什么微信不直接上自家的混元T1,反而选择了DeepSeek呢?
熟悉腾讯的人都知道,他们做事喜欢稳扎稳打。
DeepSeek发布后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短短几天就吸引了上亿用户。
相比之下,混元T1还在调试阶段,可能还需要时间才能达到更高标准。
而且,微信作为腾讯流量最大、用户最多的入口,需要用最可靠、最快捷的方案。
从商业角度看,微信借用DeepSeek的确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既节省了时间和开发成本,也提升了用户体验,还是挺务实的战略。
就好比引进一个网红奶茶品牌,借助其现有的人气来丰富自家商场的人气,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腾讯的生态整合策略腾讯的这种“借力打力”的策略并不新鲜,早在AI领域烧钱打技术战之前,他们就已经在生态整合上下了大功夫。
微信、QQ音乐、腾讯文档这些应用,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技术只是整个王国的一部分。
了解腾讯的人明白,与其说他们是技术的主导者,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生态整合者。
AI并不是短跑,而是需要精细配速的马拉松。
腾讯通过接入验证过的优质AI模型,一方面避免了高昂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还能专注于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比如社交、支付、内容和游戏等领域。
这个策略也让腾讯规避了掉队的风险。
与百度、阿里、字节跳动这些竞争对手相比,腾讯的技术积累虽然不算霸主级,但其整体生态整合能力却前无古人。
这种策略不仅仅是在资源整合上的运用,更是在打法上的选择。
结尾回过头来,我们可以看到,腾讯在这场AI竞赛中的选择并不意外。
通过接入DeepSeek这样的优质外部模型,不仅迅速提升了自家产品的用户体验,还能把精力集中在自身擅长的生态整合上。
而这次微信给DeepSeek让C位,更多的是一种策略性选择,而非技术层面的妥协。
AI的未来是普惠的,是每一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技术。
所以,腾讯通过引入DeepSeek并非简单的技术过渡,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全面布局。
这场马拉松还在继续,而腾讯的节奏,则为后续的生态整合和AI能力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在未来,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AI产品体验,随时随地,方便快捷。
这样的策略虽然看似循序渐进,却让人看到了未来技术普惠的曙光。
未来,相信在腾讯和更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AI会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