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张是浙江井头山遗址的陶器,距今8300年。
后面一张是土耳其加泰土丘的陶器,距今大约八千年。


是不是感觉两张图里面的陶器很像?
别着急,看细节。下面这两组陶器,更像。不但下面都有三根形似丁丁的支架,而且上面的陶容器口沿上,都有两个猫耳朵似的三角形凸起,很显然就是把手。


这样别致的造型,会是巧合吗?
如果是专业的考古学家,他们会告诉你,陶器的形制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因此考古中常常能够根据陶器的类型来断代,并进一步判断这些陶器所属的文化。
比如,下面这个图片里的陶器,同样也有着三个丁丁形状的支架,年代同样也是八千年前的,出土于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

那么,问题来了,文章开头那两张图,分别来自两个相距万里,远隔重洋的考古学文化,一个是在浙江萧山跨湖桥不远处的浙江井头山遗址,一个却是在土耳其加泰土丘,而且陶器的年代都是在距今八千年前。
你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这两个地方的文化,是不是同一批人创造的?
只要不瞎,只要不蠢,当然是。
而且,抱雪斋可以赌一毛钱:土耳其加泰土丘的陶器,就是在浙江井头山生产的。

有人会说,陶器嘛,只要是人造出来的,当然很容易相似。
图样图森破。
这些看似捏捏泥巴烧一烧就简单造出来的陶器,其实从选材到制作并烧制完成需要多道特殊工序,直到两万年前才首次在江西仙人洞造出现了成型陶器。直到近一万年前,浙江上山文化(夏朝早期)才有了地球上最早的彩陶。下图是浙江上山文化各个时期的陶器演变:



直到距今8900年,西亚才第一次出现了陶器,而且,神奇的是,这第一次出现的陶器居然已经是彩陶!而且就出现在土耳其加泰土丘不远的叙利亚!如下图所示:


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陶片的地方,居然第一次烧泥巴就造出来了彩陶,就好像拖鞋军忽然在沙漠里捡到一大批导弹,你信吗?(我信)
更神奇的是,叙利亚在发现彩陶之后的几百年内,忽然退化成完全不会烧陶的水平,连最简单的素面陶都烧得歪七扭八不忍直视,半片彩陶也烧不出来了,直到大约8200年前,这才突然又开始能烧彩陶,而且一出手又是很精美很成熟的彩陶。如下图所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亚的彩陶水平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当然是因为浙江有虞氏人的到来。
8900年前和8200年前,先后有两波来自浙江的有虞氏人来到了西亚。这个时间段是夏朝早期,夏朝的王都就在浙江。
8900年前,第一波抵达西亚的浙江人给叙利亚带来了彩陶,于是当地人开始疯狂仿造。
8200年前,第二波抵达西亚的浙江人把三脚架陶器带到了土耳其的加泰土丘。
这两次抵达,浙江有虞氏人都在当地留下了有虞氏人独有的瓮棺葬。
而且,有虞氏第二次抵达西亚,开创了当地的哈拉夫文化。
哈拉夫文化中,土耳其的多姆兹土丘(Domuztepe),发现了中国独有的玉器——绿松石。
土耳其本地并不产绿松石,虽然绿松石后来被称为土耳其玉,但这是因为后来土耳其成为玉石之路上重要的中转地而得名的。
土耳其最早发现的绿松石,毫无疑问也是中国来的,抱雪斋敢赌一毛钱,这些绿松石是从陕西南郑龙岗寺运来的。这种罕见的玉石可以科学检验确定产地,九千年前的贾湖遗址已经有大量绿松石制品,经检测就是在距离贾湖100公里内的矿脉出产的。
不论绿松石还是陶器,都是浙江有虞氏人沿着下面这条航路运到西亚的。这条航路,在几千年后的唐代被称为“广州通夷海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