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利尿剂抵抗,该用什么药?4个问题包教包会

妙菱看健康 2024-06-20 06:04:45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尤其是急性心衰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统计,90%的心衰患者在治疗中会用到利尿剂。然而,部分患者存在利尿剂抵抗(DR)的情况,导致心衰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增加。

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如何处理和治疗?本文将结合《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给出答案,以供临床参考。

一、什么是利尿剂抵抗?

在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体液潴留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表现,它会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充血,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因此,利尿剂的应用旨在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帮助患者减轻体液潴留,缓解心衰症状。

然而,有部分心衰患者在使用适量的利尿剂后,相关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无缓解,如尿量仍无法达到0.5~1.0 ml/(kg·h),或体重减少<0.5~1.0 kg/d。

目前,DR的定义并无官方标准,但核心是使用80 mg/d的襻利尿剂(或相对应剂量的其他利尿剂)后,水钠潴留症状及体征未改善,影响患者容量负荷的调控,诊断流程见图1。据统计,有25%~30%的心衰患者存在DR。

图1 利尿剂抵抗的诊断流程

注:HF为心力衰竭;DR为利尿剂抵抗

二、DR患者如何处理?

当患者确诊DR后,临床需控制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1500 ml,保持每天负平衡在500 ml左右,并限制盐的摄入<2 g/d,以减少水钠潴留,缓解心衰症状。

在此基础上积极优化药物治疗,详情见图2。

图2 利尿剂抵抗的处理策略

三、DR患者应如何优化用药?

利尿剂是心衰治疗的基石,即使发生DR,也不能停用利尿剂,可通过调整给药途径和用药剂量、更换襻利尿剂或联合其他类型利尿剂等方式进行优化用药。

1.调整给药途径

口服襻利尿剂发生DR的患者可先调整为静脉给药,若仍未缓解,再调整为持续静脉滴注或联合静脉注射。

2.调整用药剂量

调整给药途径的同时,可联合增加襻利尿剂的剂量,推荐为每日剂量的1.0~2.5倍。在调整剂量后,根据尿量和/或点尿钠评估利尿剂反应,若尿量<100~150 ml/h和/或点尿钠<50~70 mmol/L,则襻利尿剂的剂量需要加倍,并重新评估利尿剂反应。

利尿剂的启动及剂量调整,详情见表1。

表1 利尿剂的启动及剂量调整

注:a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合用时的剂量;b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合用时的剂量

3.更换襻利尿剂

由于利尿剂反应存在异质性,可更换不同的襻利尿剂进行治疗,常见的襻利尿剂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

由于不同的襻利尿剂的半衰期不同,临床应用时需注意换算剂量。

换算公式:口服呋塞米80 mg=静脉呋塞米40 mg=口服/静注托拉塞米20 mg=口服/静注布美他尼1 mg

4.联合其他类型利尿剂

若当用药剂量达到最大值,相关症状仍未缓解,则需考虑联合其他类型利尿剂,包括传统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新作用靶点抑制剂(托伐普坦、乙酰唑胺等),以及其他辅助用药(重组人利钠肽、正性肌力药物等)。

四、若优化用药后仍持续DR怎么办?

若经用药优化后,仍不能缓解容量超负荷,应考虑非药物治疗,即肾脏替代治疗,主要包括血液超滤治疗、腹膜超滤治疗等。

综上,DR的处理需要个体化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反应。长期管理中,应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必要时可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提供综合性治疗和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4,40(4):257-267.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

0 阅读:34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