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142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21个词条
01
最近看了一则帖子,看完让人心里十分不舒服。
题主有一个十几年没有联系的同学给她发消息,没有一点寒暄,直接发了15秒的语音。
大意是,他想请教孩子的教育问题。由于他儿子的班主任没有孩子,他觉得问人家很冒昧,就问题主有孩子了吗。
在题主回答没有后,这个老同学仍然没有结束打扰。
说自己有很多问题想问网站专业的题主,还煞有介事地补充道,自己现在很忙,一会儿有空了再问,丝毫不管对方有没有时间,方不方便。
题主告知老同学自己的职业与教育无关,委婉地拒绝了对方。
谁知这个人不依不饶,又说题主在大城市,大城市的风向至少比他所在的地方提前。
题主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告诉对方自己不在大城市。
那位老同学又强调一遍,说比自己呆的小县城强。
题主彻底无语。
本以为话题就此结束,谁知对方又打听起了题主的婚恋情况。
在题主指出对方很八卦后,对方开始进行了说教,一副过来人高高在上的姿态指点题主,说结婚和带孩子对一个人的成长很有帮助。
还给自己找补说,找题主交流更多地是想多了解一些。
又让题主聊聊自己的工作,看看有没有利用价值。
题主很生气,把这件事发到网上。
帖子曝光后,许多网友对题主同学的行为感到太没有分寸了。
“低情商,脸皮真厚”
“还说什么利用价值,脑子没了吗?”
“好爹,好没有边界感。”
这位同学没有先问别人忙不忙,上来就噼里啪啦问一大堆,已经很不礼貌了。
在题主告知自己帮不上忙后,又打探起题的主隐私,最后还教育题主要结婚生孩子,典型的缺乏分寸感。
没有分寸感的人,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闭嘴,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严重越界。
因为缺乏分寸感,他们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02
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网友每天坐同事的顺风车上下班。
网友几乎每天都准时到达约定的地点,最晚的时候迟到了两分钟。
一天,网友可能临时有事耽搁了,表示会迟到三分钟。
结果同事直接冲他吼,说要不你滚吧。
网友表示很委屈,觉得虽然自己迟到了,要同事等他,但同事迟到的次数其实比自己多。
网友越想越气,便把这个同事拉黑了。
评论区对这个帖主的行为感到匪夷所思:
“坐人家的车,都是人等车,哪有车等人的道理。”
“同事拉你是情分,不拉你是本分。”
成年人交往缺乏分寸,简直是场社交灾难。
春晚经典小品《实诚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魏积安和黄晓娟夫妻俩赶着吃完饭去看演出。
这时,郭冬临饰演的小石,没打招呼就突然来到家里,还留下来吃饭了。
吃饭时更是擅自打开了桌上的酒,慢悠悠喝起来,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
眼看着演出时间快到了,夫妻俩很着急。
黄晓娟先是暗示小石:“你早点回去,不然路上不安全。”
见他还不走,只得硬着头皮明说:“我有急事,新春音乐会马上开演了。”
郭冬临依旧没眼色,说她有事可以先走,魏积安在家就行。
魏积安又不好意思赶他走,无奈地对妻子说:“要不你先走吧,我这有事走不开啊!”
明眼人都能看出,所谓“有事”指的就是郭冬临。
没想到郭冬临把票从魏积安手里抢过来,说:“你有事就忙你的,我没事啊!这演出票挺贵的,不能浪费。”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分寸感。
有句话这样说:“不要把别人对你的情分,当做你的福分,不要把别人的客气,当做你的福气。”
朋友间的分寸感尤其重要。
丧失了分寸感,关系再好也白搭。
03
作家萧红是鲁迅的粉丝,她逃难到上海的时候,鲁迅给了她很多关心和帮助。
鲁迅收留自己的学生本是一片好意,但萧红却三天两头往鲁迅家跑,诉说内心的苦闷,一待就是大半天。
那时鲁迅家里也不太平,鲁迅正承受病痛,许广平在照顾病人的同时,还要兼顾招待客人。
萧红的到来,让许广平平添了不少事。萧红去赴约,许广平还帮她打点穿着。
后来,萧红在追忆鲁迅的文章中,毫不吝啬地赞美了许广平:
“她红着眼睛故作坚强,细心的照顾着他,交电费,做饭,织毛衣,看孩子,去大卖场买处理的生活用品,陪客,把重要的稿件都念给他听......”
但许广平的文章里,能感觉到她并不欢迎萧红常来:
“萧红先生无法摆脱她的伤感,每每整天的耽搁在我们寓里。为了减轻鲁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劳,不得不由我独自和她在客室谈话,因对鲁迅先生的照料就不能兼顾,往往弄得我不知所措。”
特别是写到萧红离开前往日本之时,她用了一句:“她(萧红)终于离开去日本了......”
三毛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没有分寸感的人,边界意识模糊,他们在侵犯了别人的边界时,往往不自知。
得寸进尺,不依不饶,最终消耗的是他人的善意。
有分寸感的人,他们心里一定装着别人,能看清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保持清晰的分寸感,懂得对自己的事情和情绪负责,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难得的教养。
共勉。
作者:绿窗纱 ,撰稿人,与文字共舞,弄墨香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