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加减法”:突破“三年五改”困局
如今教育改革频繁,新花样不少,却没达到预期,反倒让教育现场有些混乱。
走进某县城初中教室,电子屏展示着“双师课堂+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整合”的复杂流程,看似紧跟教育潮流。可再看后排学生,正偷偷摸出《五三模拟》做题,这场景让人无奈。这暴露了课改问题:过于追求教学形式的“加法”,却忘了教育本质的“减法” 。
“大班多组”把教室分成多个讨论圈,教师忙得晕头转向,教学效果却差;“快乐教育”变了味,教师不敢严格要求,作业不敢有难度;“精英教育”成高价私教课的借口。课堂不再专注知识传授,成了“表演场”,频繁改革只是用忙碌掩盖方向上的迷茫。
课堂混乱背后,是三重断裂。目标上,“核心素养”落地成了“小组围坐+平板电脑”的表面功夫,合作学习只为拍照留痕;认知上,过度强调“学生中心”,教师不敢系统讲解,关键概念讲不透;支持上,推行“走班制”多年,仍有大量教师没接受相关培训。
要破局,得回归常识。知识传授做“结构化减法”,像数学特级教师提出“三讲三不讲”,提升课堂效率;能力培养做“精准化加法”,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教学组织“动态化平衡”,弹性分组,让教师充分指导;评价改革“过程性增值”,关注学生成长轨迹。
教育应是“该翻土时翻土,该追肥时追肥”,把握好“讲授”与“探究”等的平衡,因材施教,帮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在合适时间,用合适方式传递知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