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可能是近些年来“名头”最盛的急性病症之一。无论血管健康本就堪忧的中老年人群,还是熬夜工作、压力较大的青壮年朋友,都有较大的急性心梗病发风险。
而且,心梗病症往往有着发作时间快、治愈难度高、后遗症风险大等特点,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来说,也是不容小视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如何预防心梗呢?从5个方面下手,或能保护血管,使心脏强健。
1.稳定情绪状态
常言道:“病由心生”,而心理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对体质的影响,或许比大家想象中要大得多。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心脏功能相近的情况下,心情抑郁、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其出现突发性心脏病的风险要比心态平和的朋友高出50%以上。
而且,经常处于愤怒、烦闷等消极状态下的人们,其自身的代谢与免疫能力也会相对较差,会难以抵御外界细菌与病毒的侵袭,身体受损之后所带来的并发症或许也会更多。
2.保持身体温暖
从医学角度来看,心肌梗塞的突发与环境温度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当气温较低时,人体血管会有所收窄,血压强度也会有所提高,如此一来,突发病症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更高。
因此,平时不管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活动,对于血管健康不佳的朋友来说,都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暖措施,特别是对关节、胸腹、后背心等位置更是要格外注意,以免诱发意外状况。
3.每日多喝清水
饮水是最为实惠的养生手段之一,而每日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取,既能够帮助血管快速清理内部的残渣,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速率,促进心肺功能的稳定。
据我国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的每日饮水量应当在1500ml以上,若觉得白水滋味不足,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绿茶、枸杞等养生上品,大家不妨试试。
4.及时控制体重
超重与肥胖是多种疾病的直接诱因,这其中也包括了心肌梗塞。从临床统计来看,身高体重指数超过28(即肥胖)的人群,其突发心血管病症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其他人。因此,及时减肥不仅能够改善个人的形象,也能够调理整体的健康状态,降低急性病的患病几率。
5.适当服用药物
心肌心血管受损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以此来防止疾病的突发。从疾病诱因来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过高是诱发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因此,平时积极限制对此类物质的摄取、降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目前,医学界常用的降脂类药物主要为他汀类和阿司匹林药物,大家在服用时一定要谨遵医嘱、科学服用,切莫自行更改药物剂量与种类。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