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你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吗?每次回到老家,你会专门到田间地头转一转吗?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你还会种地吗?想必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肯定都不会。
一方面是年轻人不再愿意种地了,另一方面依然保留着农村户籍的群体,他们并不会真正的抛弃土地。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国家在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就是集中经营。可是在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现在普遍又不愿意抛弃土地,也就是说,土地还以分散的方式由个体农民来经营。
个体农民经营的小农经济和现代化的农业之间,似乎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我国在未来还会继续发展小农经济吗?如果要抛弃小农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农民的权益和未来又该怎么解决?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小农经济和现代化农业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
生产效益背后的分散和集中什么叫小农经济?小而散是小农经济的两大核心特点。几千年来,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数时候,多数人过的都是农民生活,这就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首先要保证个体农户的生存和收益,产出粮食剩余的部分,才会以赋税的形式上交国家。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是这种经营模式。
古代社会技术有限,再加上人口规模不大,所以小农经济可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整个社会的收益。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农业技术以及经营方式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举例来说,同样是种植10亩土地,古代社会由于没有化肥和农业机械,粮食产量低,而且农民的劳动效率也很低下。最终,10亩地的收益除了上缴赋税的部分外,剩下的粮食只够自己食用。
现代社会,因为有了化肥,10亩地种植粮食的产量很高,再加上农业机械的使用,农民劳动的效率更是大大提升。

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少部分供自己食用,其余大多数粮食农民都会卖出去。所以从现代化经营的角度去看,土地要想产出更多的粮食,一个地区要想农作物种植产业化运营,势必就得将土地更多的集中在一起,其最终的综合效益才会更高。
这就是小农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如今世界上的那些发达国家,凡是进行了农业现代化,他们的土地多数都已经在集中经营了。

现代化农业的核心就是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则是提高生产效率,最终推动效率提升的是技术上的机械化。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都走到了我们的前头,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还在70多年前,就完成了基本的机械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两个国家又在推动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从产量的角度出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大规模出口粮食产品,关键原因就在于农业的经营已经是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了。
再来看欧洲的瑞典、法国、芬兰和德国,他们的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数据显示,每公顷的机械总动力超过了五十千马力,这一水平整整比我国多了6倍。而我国的机械动力水平,截止到目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推动农业机械化持续提升的同时,发达国家还十分注重农业周边设施的投资。比如在荷兰和希腊等欧盟国家,他们非常重视对水利设施的投资。
此外,在农业交通网络以及电力供应和加工设施的投资上,发达国家的投入占比也很高。换句话说,现代化农业的核心不是种地,而是经营。不仅仅是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出,而是多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和运营。

科技创新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之路上,也舍得在农业科研领域加大投入,比如丹麦、德国、荷兰、法国、日本,他们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投入占比,在农业GDP的占比中超过了4%。
对比之下,我国目前农业科研的投入占比还不到1%。没有创新、没有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就不可能完成种植效率的大规模提升。

以美国为例,全世界的国家几乎都在骂孟山都这家农业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孟山都在农业科技化的道路上走的很远。美国的农业为什么可以做到高度发达,都依赖这些农业公司的持续投入。
所以说,美国每年不但产出大量粮食,而且光是向全世界出售粮食,都能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可能有人要反驳了,美国是因为人少,所以他们产出的粮食大部分可以卖出去,我国是因为人多,所以粮食首先要确保供应。

这种说法没错,但并不是全部原因。假如说我国的农业现在已完成了现代化,所有的土地生产效率又进一步提升,那么每年产出的粮食将会更多。
眼下制约我国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的原因,就是土地的分散经营,何况这两年来农民持续进城,大量的土地被抛荒,所以整体的粮食产量并不会再上一个台阶。

因此,未来我国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除了要继续推广机械化种植之外,还要在农业科研上进一步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而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将土地尽可能地集中起来运营。
随之而来就会产生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民如果失去了土地,他们在未来该如何生存?未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够确保吸纳所有的农民吗?

发达国家虽然完成了农业现代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他们的农业人口占比很低,农民数量很少,大多数人都已经在城市生活。正因为如此,土地才能集中到少数农场主或者农业企业手里。
我国的情况则不同,虽然城镇化人口规模在持续增长,但是我国依然有高达四五亿的农村人口。

这么多的人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何把他们手里的土地都集中在一起经营,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
下一步持续推动城镇化进程,是将农民转移成为非农人口的关键步骤。但是我们也要面对一个客观的事实,那就是城镇化的规模扩张的再大,最终的承载力也是有限度的。

换句话说,不管有多少农民持续进城,最终还是有一部分人会留在农村。而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即使留下来的是少数,整体规模依然不会小。
还有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我国目前的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农民的占比高达90%,个体农户经营耕地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

也就是说,客观层面,我国目前依然是小农经营为主体,如果强行推动集约化发展,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人最害怕的一个问题就是土地的集中,在过去还有一个词叫兼并。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多数人的权益就会遭到不断侵蚀。

虽然现在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多数人的生存并不是依靠土地来完成的,哪怕农民也是通过进城打工来生活。
可是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的土地就相当于最后的保障,因为眼下城乡之间的二元化结构还存在,进城的农民并不能在城市里边安家落户,最终还是要回到乡下的土地上。

如果他们的土地丧失了,农民也就无处可去了。对社会整体来说,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持续提升。
历代封建王朝末期,都是因为土地过多的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多数人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生计来源和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架构也就变得不再稳定。

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小农经济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我国的农业肯定是要向前发展的,怎么来提高生产效率,如何要确保农民的权益受到侵犯,本质上就是让两者之间可以兼得。
家庭农场合作社,土地属性不变目前,国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步骤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场发展模式,将是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家庭农场和原先小农户的区别在于,过去的小农户是靠天吃饭,没有加入经营元素,而且农民是一种身份。家庭农场的概念是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意识,要引入技术,引入更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2019年的时候,在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方面,国家就曾提出过一些明确的要求,首先就是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要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稳定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

其次,针对新型的职业农民,国家要持续推动培育工程。也就是说,未来的农民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身份,要想把土地经营好,就得学习更先进的经验,学习如何从整体上经营和管理。
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土地的生产效率才能进一步的发挥出来。但是整个过程做不到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投入,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对一代人以及几代人进行培养。

截止到目前,国内成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将近400万户,所以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一些小型的家庭农场经营得好,下一步还能通过逐步的合并扩大,变成相互依托型的合作社模式。
在这方面,除了政策支持,国家还要通过财政、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对家庭农场予以扶持。最关键的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同时,土地的经营属性不变,农民依旧拥有经营归属权。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就不会走集约发展模式。
结语农民需要有土地,尤其是现在农村人口基数依然庞大的背景下,土地的属性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但是,国家的农业又要从整体上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就是提升效率和规模经营。不通过集约式发展,让土地在个体农户的手里完成技术和经营升级,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将是农民的主要任务。
信息来源:
《大国小农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新华社 2019年3月1日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光明网 2024年2月23日
《小农现代化的中国选择》 农民日报 2021年7月13日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