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毛家后代里最像毛主席,曾坦言:我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环下

历史睿眼观 2024-02-10 22:15:02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贺子珍和毛主席一生共育有6个孩子,但是在战争年代能够活下来的只有女儿李敏。李敏很快成家立业,并生下了毛主席唯一的外孙女。

对于这个外孙女,毛主席自然非常喜爱,并亲自为她取名为“孔东梅”!孔东梅也是孔家后代里最像主席的,他们的下巴都有一颗痣。

不过,作为毛主席的后代,孔冬梅曾经多次表示,自己不愿意一生生活在外公的光环之下!

那么,孔东梅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她又如何摆脱来自外公的光环的呢?

与主席最像的毛家后代

孔东梅作为毛主席的后代,在这个红色基因的家族中,她的出生注定是特殊的。

因为外公的身份,很多人潜意识觉得她就是小公主。但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怀上孔冬梅时,母亲李敏正在乡下参加劳动,生活困难,又正是在这个时候被诊断怀孕。

处于低谷的李敏甚至想要放弃这个孩子,还是外公一句“生活再困难也不能不要孩子啊”才最终保下了孔东梅。只是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出生的那天,又发生了意外。

那天,孩子脐带绕颈,折腾了许久才终于平安出生。也因为这个原因,她从小身体就不太好,几乎是医院的常客。

主席听到孩子出生的消息也非常开心,亲自为孩子取名为“东梅”,可见主席对她的喜爱。

可惜的是,因为一些原因孔东梅出生之后一直没有机会与外公见一面。在她四岁的时候,毛主席就去世了。

在外婆家的她也没有机会去送外公最后一程,只能靠着墙上外公的照片去想象外公的一切。

这样看主席照片的经历,和她的母亲李敏简直是如出一辙,李敏小时候对于主席父亲几乎没有多少印象。

有一次毛岸青指着墙上的照片问李敏:“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中国伟大的领袖,也是我们的爸爸!”

李敏觉得很不可思议,她想象不到父亲竟然就是毛主席,于是她向主席写去信件询问。

收到女儿的来信,主席也分外开心,回电报给了李敏肯定的答案。

不过,和孔东梅相比较,李敏可以在母亲的身边长大,孔东梅因为特殊原因只能和外婆一起生活。在外婆的教育下,她比其他孩子更加克制,也更加的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但不可否认的是,外婆的确给了孔东梅独一无二的爱,有时候,母亲李敏得空的时候也会来陪伴她。

那时,孔冬梅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再加上身体留下的先天问题,需要补充营养。李敏就想到在大棚里为女儿种上新鲜的蔬菜,让女儿在寒冬腊月也可以吃上夏天的西红柿。

外婆家的生活相比较同龄人的孩子来说也是优渥的,住在上海的一座小别墅里,工作人员将这个小家庭照顾的也非常好。

这些都是墙外孩子们想象不到的安定,但是冬梅还是非常羡慕别的孩子,他们可以有父母在身边陪伴。

外婆那个时候身体已经不太好,父母又双双在北京工作,根本没有精力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来回穿梭,这让小小的东梅心里非常孤单。

在孔东梅6岁的时候,她终于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她从小就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能够在文学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在母亲关于文学的修养的带领下,她对于文学更加向往。

不过,母亲的身体突然出现了问题,父亲工作非常忙碌,她不但要照顾母亲又要兼顾学习,只能将自己的爱好放在末尾。

1992年,孔东梅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学校里同学们对她印象都非常不错,对她的身份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她的父亲是孔令华。

先蹲下再起跑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大家才终于知道孔令华正是毛主席的女婿,得知了孔东梅的身份竟然是伟人的后代。

孔东梅性格温和,身上更是有一股独特的恬静气质。她学习刻苦努力,对于一些文学副刊都有自己的见解。可能是伟人家庭带来的基因传承,她待人处事也非常的宽厚温和。

外地同学来到北京不太适应,她就在一旁默默陪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同学出租房里的彩电就是孔东梅送的。虽然这是孔东梅家中的旧电视机,但是也是她的一片心意。

看着孔东梅如此的温和平静,但是极少有人知道她也度过了一段困难忧愁的时候。

孔令华因病去世,母亲又接着大病一场,哥哥又在外国工作,一下家庭的重担就压在这个女孩的肩膀上。

回忆这一段日子的时候,她总是平静的说都要感谢从小父母的教育,让她从不骄奢,甘于平凡的生活。

小时候,他们家只能靠着母亲50块钱的工资生活,母亲褪去了主席女儿的身份,日子过的非常精打细算。

哥哥的旧衣服也会让孔东梅穿,母亲更是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公主”,她早就早早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做饭。

这也影响了孔东梅的一生,让她再如何困难的环境下都能自力更生!

大学毕业后,孔东梅没有按照老路成为一名大公司的白领,她选择进入刚刚起步的泰康人寿打拼。

公司刚刚起步,一起创业的10几个人都要全程兼顾,孔东梅在这里一干就是3年。

这三年来,从同事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也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她也早就不是当初懵懂的大学生。这些见闻,让她也想尝试一下创业!

1999年,离开泰康人寿后,孔东梅最终还是选择自己注册公司创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幸运得到了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

为了能够更好的创业,孔东梅决定接下这次机会,出国开拓眼界。毕竟,想要跑的更快,就要先蹲下学习!

带着对前路未知的迷茫,她踏上了这次旅途。孔东梅从小就对英语有着独特的天赋,也正是如此,她觉得自己在美国的旅途应该会非常顺利。可是真正到了美国之后,她才发现,这里的生活和自己想象的根本不一样。

刚刚下飞机的孔东梅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虽然母亲从小就教导她自力更生,但是她并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家。她深吸一口气,提着自己的4个箱子开始了美国的生活。

找到新的方向

和所有女孩一样,刚刚来到美国的孔东梅迫切的想要回家,但是母亲寄来了《我的父亲毛泽东》,让她孤独的心灵得到了治愈。

故事里那一段段真实又亲切的故事让她充满着好奇,在这异国他乡她终于慢慢的平静下来,也改变了自己对家族的看法,并且想为其做些什么。

在美国,没人知道孔东梅是谁,更不会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外孙女。于是,她就以一名普通的留学生向外国同学们宣传中国的红色经典。

这也是她从来没有想过的,从前她从来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环之下,但是现在这样的关系似乎成了她的另一个起点。

回国后,她明白自己的想法后,她为公司命名为菊香书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孔东梅也是尝遍了所有创业者的艰辛。

人们还在猜测她因为外公的光环一路畅通无阻的时候,她正在为资金的事情焦头烂额。

孔东梅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为主席后代,更有责任将这些“关系”区分开来。

菊香书屋刚创立的几年,孔东梅一直为了新书《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来回奔波、考察。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她为了让自己的读者和公司之间能够有更好的交流,她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加入北京798艺术团。

让她没想到的是,刚刚提出申请就遭到了拒绝。不过,孔东梅并不是这么会轻易放弃的人。

她开始整理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地递交申请,终于在2年后将自己的公司“菊香书屋”成功的搬进了北京798艺术区域内。

孔东梅的公司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就是想要向大众普及红色经典故事和文化经典,或许,这也是她事业能够最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吧!

现在菊香书屋已经成了一个新的地标,很多人来到北京就是为了来到这里打卡。孔东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的脚步,她的那颗闪闪发光的红心也在时代的见证下愈发闪耀!

3 阅读:204

历史睿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