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几个专业保研绩点要求是5.2。
没错,你没听错。
在同济大学满分绩点仅为5.0的情况下,那这5.2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是通过各类竞赛活动加分得来的。
这也导致计算机学院相关专业在保研过程中乱象丛生,大家都想尽办法给自己加分,同时又试图举报他人的加分来为自己腾出名额。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竞争比高考还激烈。
毕竟高考时你的竞争对手是同省几千万考生,而你的同学是你并肩作战的伙伴,可以互相交换笔记、讨论问题。
但在这个专业的保研竞争中,你的对手可能是你的同学甚至是舍友,并且他们使用的手段不仅仅是成绩上超越你,
你怕不怕?

计算机的火热程度大家都知道,所以同济才会如此卷。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什么人不适合学计算机?
是没有足够自学能力的人。
不聪明、理科不好都是借口,成为程序员并没有太多门槛,关键在于是否会自学。
国内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真正有价值的课程只有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再加上一个数据库。
除此之外,网页开发、游戏开发、虚拟现实、Android开发等,不仅教授的是过时的技术框架,如使用Dreamweaver编写网页、Unity 5.x进行游戏开发、从VC++ 6或Visual Studio 2012起步编程,而且教学进度缓慢,一周两节课的效率极低。
一个C语言课程可能几周都在讲解指针问题,而游戏开发的第一节课竟然是如何安装Unity软件。
有这些时间,学生自己在宿舍里对着电脑学习一两周就能掌握一学期的课程内容,甚至可能还没完全入门。

换句话说,如果有人认为通过四年的课堂学习就能掌握足以谋生的技能,那么还不如直接去工厂拧螺丝。
对于多数学校而言,保研并不对绩点作硬性规定。
然而某些特定学校在分配推免名额时,确实设定了绩点门槛,例如,按照满分4分计算,部分学校要求保研学生的绩点不低于3.2。
除了绩点之外,许多学校还会对学生的工作表现或科研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学校或院系将成绩视为唯一的评估标准。
绩点在大学生的评奖、保研及就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几乎成为评价学业的“代用指标”。
尤其在保研过程中,绩点作为获得入营机会的关键之一,一直受到保研生的极大关注。
在实际参加夏令营和预推免面试时,许多学生发现导师在选择候选人时越来越不重视绩点。
甚至一些绩点顶尖的学生未能获得夏令营的优秀营员资格或被985高校拒绝保研,只能留在本校。
单纯依赖高绩点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纯绩点选手也不再被视为具有绝对优势。

绩点至关重要,但它并非唯一考量因素。
保研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其中绩点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竞赛和科研成果也是加分项。
无论是省级、国家级的竞赛,还是校级乃至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甚至是论文发表,都能为你的保研之路增添砝码。
绩点依旧是重中之重,务必确保无挂科记录,并力求提升成绩。
保研名额有限,需依据排名先后确定。具体来说,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
校内方面,在大四9月时,学校会根据你的绩点排名,决定你是否获得保研资格。
各校排名标准虽有差异,但通常以前六个学期的平均成绩加上科研竞赛奖励为主要依据。
至于校外保研,则需提前与目标院校的老师取得联系。
大三暑假是最佳时机,但有些积极的学生甚至在大三下学期开学时就已开始行动。
此时,你可能需要提供前五个或六个学期的成绩及科研经历。
一般来说,校外老师更看重你的科研经历,如果你的某个项目或技术得到导师认可,即便绩点不高,也有机会获得青睐。

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保研绩点要求通常要求平均绩点在3.5以上。
5.2仅是个特例。
终极原因还是狼多肉少!
卷出来的。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