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焦虑、抑郁的朋友,反复看看这个故事!(读懂即可顿悟)

诺来看健康 2024-10-14 15:33:56

看到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以前在写焦虑、抑郁的文章中也有讲过,但是我发现,随着自己的认知提升,我觉得有些话可以说的更有内涵——

两位出家僧人过河。河边有一位少女。但是因为河流太急,少女不敢下水,于是求助两位僧人,希望他们能背她过河。

小和尚考虑男女有别,于是拒绝了。而老和尚二话不说,直接背起少女过河去了。

过河之后,各走各路。两位僧人继续上路了。

小和尚因内心始终困惑,就问老和尚:“师父,出家人不近女色。你为什么要背着那位少女过河呢?”

师父迟疑了一会,说:“我都已经放下了,你为什么还背着呢?”

小和尚恍然大悟......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应该听过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里面的师父的确是心怀坦荡。早在几年前我就觉得说的非常好。前面那句“我都已经放下了”,指的是身体背过去放下了。而后面那句“你为什么还背着”,指的是小和尚心里还在挂碍着。我觉得这句话已经说的非常好了。但是要现在的我来说,我会把那句话改一下,改成“我未曾背-起,而你为何却还没放下”。这样一句话就直指核心,直接在心上说了。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我未曾背起”吗?因为我心理根本就没有那个挂碍,根本就没有“鬼”,没有那些什么女色、占便宜的想法。只是随缘助人,助人而又不住,这就是“未曾背起”。

而“你为何还没放下”,就直接指出小和尚内心的挂碍、执着。这样直接从心性上说,是不是会更加干净呢?各位更喜欢哪种说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这个隐喻故事就是达摩的那句“罪从心生,还从心灭”的很好诠释。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宗教里面讲“重心不重相”了吧。为什么济公要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了吧。

这也是以前别人问我的,说“你学心理学的人,是不是就不会生气了?”生气是生气,这个跟心理学有什么关系。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表现出什么,而是你的内心是否挂碍,是否在执着。有些人是从来不生气,但是内心一直压抑,表面是风平浪静,内里却惊涛拍浪,这样真的好吗?

既然生气不是问题,那焦虑是不是问题?抑郁是不是问题?

既然都不是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消灭焦虑抑郁症症呢?为什么还要挂碍、在意呢?

文章最后,推荐焦虑、抑郁的朋友一本自愈好书《情绪自救》,相信书中方法对你会有很好的帮助。

0 阅读:24

诺来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