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报道,在陕西西安,在高考前一个晚上,一名高三女孩悄悄在末班车上留下字条,公交车司机看哭了,写下字条的这位女孩,每天都坐陈司机开的117路回家,陈司机记得女孩每晚在终点站下车。
上车时,她常常手拿一本书,给陈师傅点头示意每次到站后,陈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她小心来往车辆,回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女孩也总会对陈师傅道一声“再见”。
在高考前一晚上,女孩在用自己的方式向陈师傅告别,她偷偷留下字条给陈司机。女孩在字条里感谢了陈司机每晚对她的照顾,陈司机看哭了。
没有想到自己每天对女孩的提醒关照,会被对方放在心里,他做公交工作已有30多年了,觉得这张字条是一份特别的礼物。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说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就是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 知恩图报,有恩必报,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感恩是人生的大智慧。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人们会为他水晶般的心灵而吸引,为他纯真的爱而感动,为他处事的热情折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快乐和幸福会伴其一生。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不仅是人的良知,也是我们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蛮横、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 义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只在乎自我,不懂得体谅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
很多家里,孩子是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孩子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甚至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
很多孩子都认为他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由此,使得孩子只安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所以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父母如何培养出感恩的孩子?
【让孩子感念父母之恩】
要让孩子感恩,首先就是要感念母之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孩子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知道感恩的话,那么他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
像我们家,老人家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我都会给我的父母亲和老公的父母送上礼物。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也都会有精美的礼物相送给我和老公,无论是购买的还是自制的,总会看到那上面充满着感恩的温馨话语。
我觉得只有我们父母谆谆教导,孩子才不会忘本。只有我们父母做好示范,孩子才会传承下去。
对父母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老师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让我们懂得思考;对兄弟姐妹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不再孤单;对小朋友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
如果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他们未来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去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还是老师传授知识,拥或是他人给子的精助,这切都是“恩情”。 在“知恩” 之后,当以行动给子回报,尤其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双亲。
【让孩子学会表达感谢】
感谢他人,对人家说声“谢谢”,是感恩的简单形式。培养孩子子感恩的心态,要从培养孩子学会对帮助他的人说声“谢谢" 开始。当孩子在生活中获得帮助时,父母要提醒孩子及时表达感谢。比如:带着孩子出入公共场合,对于周围人给予的便利,父母的不仅要真心说“谢谢",而且还要提醒孩子:“快! 谢谢阿姨、叔叔!”
用语言表达感恩最常见和最普通的方式就是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但生活中,一些孩子对这 一句“谢”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事实上,这句简单的“谢谢”.表达了一个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感恩之心。
当孩子善于表达感谢,说明他已经渐渐懂得回馈他人的付出,特别是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方便的时候,更不会熟视无睹或者觉得理所应当,这样,孩子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而世界回馈给孩子的,当然也是最大的恩惠。
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俗话说:“习劳知感恩。 ”只有自己真实地付出劳动,才会知道感恩他人。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就一定不能把孩子养成 “小皇帝”和“小公主”, 一定要让孩子在家务劳动学会体谅父母,感恩他人。
闺蜜前段时间才向我吐槽她儿子,说她那天病了,叫儿子倒杯热水,儿子却一点都不理她。在一旁只顾在玩手机。闺蜜说:“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孩子小时候要帮忙做家务,自己总说你负责学习就好了,不用你帮忙。没想到自己亲手将孩子养成白眼狼。”
一个从小没有做过家务或是很少做家务的孩子,怎能感受家人的辛苦?每一个人只有在亲身经历了某一件事情后,才能真正地理解和体谅同样做过这件事情的人。孩子只有亲手去做家事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父母的辛劳。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支持孩子去劳动,最好的练习场所就是家庭,劳动一定会让孩子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