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商代早期兽面纹铜尊

文字绘者青青 2025-04-10 04:46:39

(商代早期兽面纹铜尊 藏于洛阳博物馆)

这是一件商代早期的折肩尊,高25.5厘米、口径21厘米、腹径20.5厘米、底径13.7厘米,敞口敛颈,折肩深腹,圜底圈足。

颈部饰两圈凸弦纹,肩部饰云雷纹和联珠纹。

腹部纹饰带以联珠纹为界,饰兽面纹。兽面大眼突出,其他部分以纤细卷曲的线条构成。这种兽面纹在商代早中期青铜器上常见,之后就很少见了。

圈足饰一圈凸弦纹,另有三个十字形镂孔。

为什么圈足有镂孔?

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圈足上常见镂孔。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这是泥芯撑的痕迹。早中期青铜器壁薄,需要一些泥芯撑顶着,保持外范和内芯的距离。

新石器时代陶器

但不少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圈足上也有类似的镂孔。陶器当然不存在泥芯撑的问题,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商代早中期青铜器圈足上的镂孔,更可能是沿袭了陶器的装饰风格。

也就是说,是出于文化原因,而非技术原因。

尊?还是罍?

(左:铜罍 右:铜尊)

不知你有没有觉得这件铜尊跟铜罍长得挺像的?的确,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器口:尊口较大,外撇;罍口较小,较直。

这里的“较”,是与肩腹连接处比较。铜罍的最大径在肩腹连接处,器口相对较小;铜尊的最大径则在口部。

当然,先民在制作时并没有这样的区分,所以还有一些类似造型的器口外撇,但口径略小于肩腹连接处,归为“罍”或“尊”都行,无需计较。

(左上:动物尊 右上:折肩尊 左下:觚形尊 右下:垂腹尊)

此外,铜罍的器型单一,基本长得差不多。铜尊则可分为:动物尊、折肩尊、觚形尊、垂腹尊四类。其中只有折肩尊与铜罍相似。

折肩尊流行于商代到西周早期,之后就基本消失不见了。

这件文物时间是商代早期,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城关乡塔庄村,藏于洛阳博物馆。

0 阅读:2

文字绘者青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